欢迎访问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
理事会议
 

中国视协主席赵化勇在中视协四届六次理事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来源:中国视协    责编:宋亚丽

各位理事、电视界的同志们、朋友们:
    中国视协四届六次理事会议即将闭幕,本次会议得到了中国文联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夏潮同志带来了中国文联党组对我们电视界的关怀和支持。在这里,我代表中国视协和全国电视工作者对中国文联领导给予电视界的厚爱与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会上,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张显代表主席团汇报了2010年的工作情况和2011年的工作安排,并分析了把握好今年视协工作的三个关系。今天,在各位理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按预定计划顺利完成了会议的各项议程,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这里,我向给予本次会议大力支持的浙江广电集团、浙江省视协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以来对中国视协的各项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的各级领导、各省视协、各视协分会以及各位理事致以诚挚的问候。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要求,将使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转型发生更深层次的变革,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将发生更深刻的变化。社会转型时期既是一个矛盾凸显期,又是一个发展机遇期。社会转型具有多元复合的特征:包括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转型,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从立体的多层级组织管理模式向扁平的网络化管理模式的转型,从产业追随向产业创新的转型,从线性经济到循环经济的转型,从生存文化向发展文化的转型,等等。在这种巨大的社会变革中,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观念、伦理道德、生活方式以及政治态度等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电视传媒作为社会肌体的一部分,受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的影响,从传播理念、思维方式、报道模式到电视受众,也无不经历着多重变化。而在文化传播这个层面,电视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发挥着影响、引导人们思想观念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电视台成立50周年时发来的贺信中指出:中央电视台自建台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充分反映人民心声。他希望中央电视台的同志们进一步增强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坚持正确办台方向,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把中央电视台建成技术先进、信息量大、覆盖广泛、影响力强的国际一流媒体,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做出更大贡献。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探索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新思路新举措,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是党中央对社会转型中文化事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电视影响力巨大,是受众多、覆盖面广的传播媒介,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在社会转型中求得更好的生存与更快的发展,完成“十二五”规划所制定的战略目标,这是各级电视台和每个电视人都应该认真研究和冷静思考的课题。

[Z:PAGE]
    一、转型期的电视要居安思危、居危思变
    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我国电视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下,在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支持下,在电视工作者的努力下,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公信力不断加强,事业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然而,伴随着社会转型期的进展,必然带来社会组织成员对社会资源配置需求的改变和扩张,这使得社会组织之间对社会资源拥有的竞争进一步加剧。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信息传播手段的多样,也必然带来各种传播机构对信息资源、渠道资源、受众资源的争夺,如报刊业的强力出击、广播业的急起直追,尤其是各种新媒体的出现更造成了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无疑是对电视这个虽然历史不长、但已属于传统的媒体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社会发展带来的价值观的多元、文化传播方式的多元、信息渠道的多样、审美情趣的多样等,使得人们对于媒介需求、审美客体差异化的追逐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态。现在,看报纸、读杂志的人多了,听广播的人多了,上网冲浪的人多了,用手机看视频的人多了,进影剧院看电影、看演出、听戏的人多了,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家里守着电视获取信息、娱乐消遣。因此,电视已有的市场正在被蚕食,已有的受众正在被分流,已有的优势正在被削弱,这个趋势必将对电视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电视媒体面临着转型期的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抉择问题。
    在现实面前,我们电视人要有危机感,要克服盲目乐观、夜郎自大的心理,要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居危思变。
    我国电视在转型期的发展,资源整合是关键性的一步,对资源的配置方式、组织模式、使用形式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不同类型的优势资源科学重组和合理配置,以增强电视媒体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一是电视媒体之间合纵连横,发挥产业优势,以产业为纽带实现跨区域整合,通过优势互补、合作经营或资产的兼并、联合,组成跨区域的电视媒体;二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的跨媒体整合。不同媒体突破行业限制的壁垒,实现资源重组,可以在优势互补的前提下,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
    在我国,相同媒体之间、不同媒体之间虽然存在着差异性,但其社会责任和使命是一致的,因此各媒体相互之间既是竞争的关系又是合作的关系。我们要善于看到竞争对手的优势和长处,勇于发现自身的短处和不足;要学会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更要学会在竞争中求合作。我们要探讨与多方合作的各种可能,寻求与合作者共同发展的新路径,要高度重视在社会转型阶段电视自身的转型。
    在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战略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条主线。在电视事业的发展中,按部就班、因循守旧的思想已经成为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我们要根据“十二五”规划的要求,转变传统观念,寻求新的发展方式。
    二、转型期的电视要扬长避短、以质取胜
    在社会转型时期,电视机构现有体制和机制的变革势在必行。跨媒体的合作、跨区域的合作、跨行业的合作是电视人需要认真对待的。在各种合作关系中,我们要坚持电视自身的特性,从电视本体出发,扬电视之所长。电视之长就在于它的传播是声画兼备,是时空综合的视听传播。电视技术的进步、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电视传播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数字电视、卫星电视、高清电视、交互电视等,正在改变着人们对电视的认知,但是它们都没有脱离开电视本体特性。当高新技术在电视发展中起着越来越关键作用的今天,技术装备与运用水平往往决定了电视媒体的整体实力,技术创新更成为电视媒体构建核心竞争力的物质基础。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电视数字化是目前全球电视领域技术创新的新浪潮,也是我国电视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电视数字化将使电视的资源、内容、服务和产业发生量的变化和质的飞越。那种由媒体决定向观众提供什么节目和什么时间提供的时代将逐渐过去,取而代之的将是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甚至还可以通过电视购物以及获得银行、游戏、电子邮件、旅行等服务。电视必须借助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的动力,积极探索以围绕数字化传播为重点的转型工作。
    社会转型阶段的电视发展既要找准方向,又要量力而行,靠精品取胜。中国电视从1958年诞生后,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58年至80年代末,电视走过了初创、打基础及培育期。那时基本上是一个台只开办一个频道,电视从黑白逐步过渡到了彩色。第二个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电视进入了稳步发展和快速扩张期,其中前10年是稳步发展,后10年是快速扩张。这个阶段电视台的报道理念、传播技能获得了迅速提升,社会影响力也大幅度提高,在国内外受到瞩目。
    然而这20年来,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电视台,基本上是沿着大而全的发展思路,经历了多办开路频道、多设栏目、多做节目的阶段,各电视台为了解决温饱或实现小康而拼命的跑马圈地。虽然这是我国电视发展进程中的必经阶段,但是我们电视工作者要从其历史局限和现实弊端中清醒地认识电视的宏观处境和微观呈现。

[Z:PAGE]
    目前,全国电视机构拥有的电视频道多达上千个,县级以上城市少则能收看到五六十个频道,多则能看到一百五六十个频道。而按照观众的收视习惯,一般每个人常看的频道是10—15个,锁定的栏目是15--20个。对于当前众多的频道而言,仍存在着资源浪费的现象。电视台的这种发展,没能突出各自的优势办出特色,反而制约了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后劲,造成了频道资源的浪费,也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浪费。所以,电视台在转型阶段要克服贪大求全的倾向,扬长避短,量力而行;要收缩战线,整合频道资源,以质取胜,打造频道品牌。
    品牌对于电视媒体的发展十分重要,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世界中,只有优质品牌的信息传播才能令人瞩目,只有具备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的节目才能吸引受众。从某种意义上说,品牌是一个电视台的立身之本。
    打造频道品牌,频道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方向。电视虽然是大众媒体,但不等于每一个电视栏目及节目都会成为大众群体的共同观看对象,所以频道专业化是获取观众的有效途径。在频道专业化的过程中,频道定位很关键,它不是把同类节目都放到一个频道里播出这么简单,而是要通过调查分析,以市场需求、观众需求为出发点,提炼出频道受众群,策划和制定针对这一受众群的栏目和节目。它是整体的策划,是一种复合型的频道风格。
    目前,我国一些电视台在确保新闻传播属性的前提下,有的以电视剧为支撑,有的以综艺节目为突破口,有的以情感类节目抢滩登陆,有的以红色经典节目为主攻方向,它们办出了不同的频道特色,也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它们在坚守新闻传播属性的同时,强调了电视作为文化传播媒介的社会属性,并强化了其文化教育、文化审美以及消费娱乐属性。它们在差异化办台、专业化办频道等方面都有自身的发展诉求。频道专业化、专业频道品牌化的战略,能够使电视走出“快餐文化”的指责,显现电视文化的真正特质。这是今后电视媒体根据自身条件求得发展的一条途径。
    三、 转型期的电视要谋求创新、力避趋同
    李长春同志在今年两会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五个坚持”要求的关键所在。要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努力形成激励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根据他的讲话精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电视事业和电视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虽然我们现在的电视荧屏琳琅满目、异彩纷呈,但是不可否认,电视栏目及节目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因为频道开得多,为了填满频道时间,往往是一个节目在多个频道轮番播出。频道多了,就要相应地开办更多的栏目,不胜枚举的栏目多得没有一个台长能准确说出自己电视台到底有多少个栏目。而当制作节目的原创力不足时,就奉行拿来主义,搞翻版,或者模仿他人的作品进行改头换面的重新包装。如果发现哪个栏目、节目受欢迎,很快就会有不同的电视台、不同的频道一哄而上相似的栏目、节目,这样久而久之习以为常,不搞创新,乐于仿效,以至形成了行业中的流行病。这些翻版、复制、效仿的做法一直被观众所诟病,但电视台却不为所动,少有改观。由此看,挑战和机遇在急迫地呼唤着我们电视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做好这门必修课。
    电视栏目及节目创新大致可分两个层面。一是学习型创新,这主要是指购买别人的作品版权,根据其内容、特性、风格、趣味等进行本土化改造,使之适合国情或区域特点,适合本土观众的欣赏需要、审美特质和节目形态;或是通过别人的节目获得创意的启发,从而策划出新节目。这种创新是通过学习消化别人节目的长处为我所用,而非抄袭、克隆。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这种创新是电视台寻求节目资源、谋求快速发展、满足观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办法,事实上已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如《开心辞典》、《快乐大本营》、《非诚勿扰》、《挑战麦克风》、《中国达人秀》、《我爱记歌词》,等等。二是原创型创新,它是指从节目要反映的内容到节目的表现手法和形式都是完全独立创新的。原创型创新有两个难点:一个是创意,现在的电视几乎把所有的社会关注点都收进了五花八门的节目,如果想从司空见惯的题材中挖掘出新的内容、新的视角、新的形式,就需要有过人的智慧。另一个是成本,要想在节目中展现全新的创意,就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这些年来,我们看到了中央电视台的一些成功的原创型创新栏目,如:《百家讲坛》、《夕阳红》、《同一首歌》、《实话实说》、《我要上春晚》、“中央电视台《心连心》”、“CCTV全国青年歌手大赛”,等等。创新节目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较长的策划时间,然而成效则要等待市场的检验,因此风险较大。
    电视栏目或节目创新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为了增强电视行业的节目创新能力,电视台要建立健全鼓励创新的机制,加大节目研发,提升节目生产力,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制作;要建立创新成本的投入运行机制,鼓励创新。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电视内容创意产业的扶持和培育,出台有关资金扶持政策,发挥政府的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确保电视机构有足够的创新资源和创新动力,最大限度地化解和分散创新风险,获取较大的创新利益。
    一个电视台要勇于开拓创新思路,不应满足于别人有的我也有,而要创造出别人没有的来,创出自己的独特品牌。在当今社会的大变革转型期,各电视台应审时度势,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及时做出调整,把有限的经费用在重点节目制作上,办出自己的地方特色。这是力避趋同的有效办法。因为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域文化,它是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和生产生活方式等。各地方在文化形态上的不同,才使得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呈现多样化。各地电视台应注重突出本地区的文化特色,着眼于此开发栏目、创作节目。越是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节目,就越具有文化的传播价值并能获得更广泛的观众。所以,各地电视台在节目创作上应精耕细作,首先要抓住当地观众,再力求赢得全国观众。在未来5年内,各电视台之间会在自身影响力上形成较大差异,如果电视台在现今的社会转型期不对自己的频道、栏目、节目做出优胜劣汰的痛苦割舍,就有可能掉队。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Z:PAGE]
    四、转型期的电视要坚持导向、服务社会
    我国社会的改革开放正在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段,中央提出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部署。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是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人们思想观念的一场深刻变革。然而,当人们思想观念中的传统信仰价值体系被打破,而新的信仰价值体系还未建立起来,多元价值处于交互作用中时,这种新老价值观的相互影响必然会引起民众中普遍性的焦虑、浮躁心态和人文价值、意义方面的困惑。电视作为媒体,应该承担起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宣传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民众廓清困惑、明确社会发展目标和方向、提升思想境界的重要任务。
    社会转型过程,需要以与此相适应的公民的文化、科技水平和道德素质为基础,电视媒体在其中应该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电视媒体的强大舆论导向能够极大地影响和引导公众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民族精神的建构。
    电视工作者要利用电视媒体的力量大力宣传中央的精神,使之深入社会、深入群众,这对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人们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自觉性、主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宣传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科学发展的理念,贯彻科学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增强人们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的自觉性、坚定性;深入阐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意义,引导人们进一步增强坚定不移促转变的责任感、紧迫感;不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理解,在多重价值的矛盾和冲突中立主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在文艺创作中,更好地引领民众的文化追求。总之,要坚持电视媒体的舆论导向,坚守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
    中国视协近年来注重在我国社会转型期中发挥舆论引导作用,通过评奖办节、理论研讨、对外交流等活动,在推进电视事业健康发展中做出了不懈努力和应有贡献。
    电视服务社会,除坚持导向之外,还要改变自身的服务方式。有人曾讽刺说,电视对民众是俯视的,对官员们是仰视的。这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电视在今后要注意平视的与观众交流。要改变视角,改变过去居高临下的俯视姿态而为平行交流;要改变语态,改变正襟危坐的书面化语言而为通俗易懂的生活化语言,从而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使他们感受到电视为他们真诚服务的温暖。同时我们还要警惕另一种倾向,就是不顾后果的我行我素,别出心裁地表现民生,为了拉近与民众的距离,去编播一些与积极的社会生活相悖的节目。也许那些编导们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由于没有准确把握政策,没有充分考虑作品的导向,忽视了电视作为社会公共资源,有使传播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被急剧放大,从而可能对某一社会群体甚至整个社会产生强烈的外部效应的功能,使得节目播出后产生了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电视人为社会服务,只有美好的愿望远远不够,还要准确把握舆论导向,注意节目制作的倾向性,考虑作品的社会反响。在社会转型期,电视媒体因其“外部性”的明显放大而决定了其公共属性显著增强,从而社会责任也进一步加大了。
    确定未来电视传播导向与引领的,是电视作品内在的精神力量和思想价值。因此,注重创作者的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创作者对时代步伐与现实生活的体验和理解是重要的工作。我们要按照“三贴近”的原则,组织引导电视艺术家到基层采风,深入生活,始终把人民作为创作的表现主体和服务主体,奉献给人民最好的电视作品;要按照中央精神,以反映社会改革进程、百姓生活变化、人们思想理念转变的内容为首要,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表达出来。
    中国视协要充分发挥联系全国电视行业的优势,充分发挥在行业中的引领作用,为各地视协、电视机构提供信息交流、创作引导、理论研讨、产业发展、权益保护等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服务,紧密团结各地视协、电视机构、创作研究单位和各位理事,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电视宣传和电视创作方面迈上新台阶。
    同志们,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一年。社会正处于大变革的转型时期,我们中国视协与各地视协面临的工作和任务非常艰巨,为了使电视事业和电视产业成为社会转型的助推器,发挥电视媒体的引领与感召作用,我们就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投入我们的事业,为实现我国电视事业和电视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送欢乐下基层
  • 中国文联、中国视协送欢乐下基层走进福建
  • 中国文联、中国视协“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在保定举办
新媒体系列短片《丝路微纪录》第二季全球首发上线
4月22日,五洲传播中心与国家信息中心在京举办了《丝路微纪录》(第二季..
总局召开全国广播电视创新创优工作座谈会 全面部署广播电视系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工作
4月15日,全国广播电视创新创优工作座谈会在上海召开,中宣部副部长、国..
电视剧《大浦东》研讨会在京召开
12月26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2019中美影视创新峰会在洛杉矶TCL中国剧院成功举办
11月10日下午,中美两国影视行业、传媒行业的精英,共聚在洛杉矶好莱坞的..
第九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征集作品通知
下载:第九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征集作品通知下载:第九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
黑龙江视协开展“到人民中去”为人民放歌志愿服务日活动
2017年5月23日,黑龙江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七十五周年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