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当代电视 总目录
2012-03-26
来源:
本 刊 特 稿
展望未来 任重道远
——文艺界部分领导、专家畅谈2006年中国电视
1-4 ◆本刊记者:唐志平 唐 海
辞旧迎新 面向未来
——在2006年电视艺术界新春联谊会上的致辞
2-4 ◆胡振民
繁荣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创作
4-12 ◆杨伟光
关于电视剧规划创作的几个问题
4-14 ◆李京盛
关注现实:电视剧创作的重要课题
4-16 ◆尹廉钊
从社会主义荣辱观看我国传媒的社会责任
5-4 ◆徐舫州 张伟敏
多元与丧失的困惑
——反思都市言情剧的“荣辱观
5-7 ◆薛晋文
关于实施中华文明精粹影视化工程的思考
7-4 ◆杨伟光
谈“七一”电视宣传
7-6 ◆朱 颖 李 翟
为现实题材优秀电视剧鸣锣开道
8-4 ◆仲呈祥
文艺呼唤英雄主义
8-6 ◆赵葆华
刍议军队电视剧生产怎样适应产业化的发展
9-16 ◆李心安
能不为金飞喝彩?
10-4 ◆柯 岩
中国电视剧企盼加速“走出去”
——评委张子扬“首尔电视剧盛典”归来话感受
10-7 ◆胡 嵘
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 开创中国电视新局面
——中国视协代表团在第八次文代会上的座谈辑录
12-4 ◆赵 彤
电视文艺工作者要自觉肩负起建设和谐文化的历史使命
12-7 ◆王 锋
人大、政协“两会”专辑
深情而殷切的春天寄语
——“两会”代表和委员畅谈中国电视的现在和未来
4-4 ◆本刊记者:唐 海
特约记者:钟 欣 实习记者:张 冰
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专辑
长征文学精神万岁
——喜看《红旗飘飘——长征文学风采录》有感
11-4 ◆仲呈祥
有关红军题材电视剧的回顾与思考
11-6 ◆张子扬
红军长征题材影视创作历史状况与现实思考
11-10 ◆周 星 李 艳
金 鹰 资 讯
金鹰节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节庆”荣誉称号
1-11 ◆胡卫东 卢贤柏
中国视协举行第23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新闻通气会
4-19 ◆视 宣
第23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投票评选阶段新闻通气会在京召开
7-8 ◆视 宣
第23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有奖投票须知
7-93 ◆金鹰奖组委会
第23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有奖投票选票及候选名单
7-94 ◆金鹰奖组委会
第23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评选结果新闻通气会在京召开
10-11 ◆中视协
第23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获奖目录
10-89 ◆金鹰奖组委会
“金鹰”金秋再度飞 活动内容早知晓
10-12 ◆湘宣扬
在喜获丰收的日子里
——第二十三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颁奖仪式暨第六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盛况纪实
12-10 ◆本刊记者:胡斌毅
精品夺目 异彩纷呈
——部分领导、专家畅谈本届金鹰奖和金鹰节
12-13 ◆本刊记者:唐 海 胡斌毅
群星闪烁 新人辈出
——第二十三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获奖男女演员、主持人一览
12-16 ◆本刊记者组
台 长 论 坛
追求平实记录 开掘深层哲理
——《经典人文地理》以严谨、纯朴和真实营造栏目魅力
1-20 ◆朱晓钟
更快·更真
——“SNG”给我国电视新闻带来了什么
1-23 ◆闫爱华 刘忠国
穿越历史时空 锻造红色系列
——保定电视台纪录片创作思考
1-26 ◆黄利强 范 龙
中国传统电视媒体的数字化生存
2-5 ◆尧 风
突出内蒙古地域特色 打造草原文化品牌
——努力把内蒙古汉语卫视办成展示民族风情的魅力频道
2-9 ◆关方方
新娱乐是对传统娱乐的颠覆和解构
3-11 ◆欧阳常林
壮大主流舆论 提高引导能力
8-8 ◆万 克
市县电视节目创优的哲学思考
8-11 ◆张书省
数字化进程中城市电视台的变局与对策
8-15 ◆叶燕民
创新发展,打造优势节目集群
9-4 ◆关方方 武永乐
立足河北 面向全国
——努力把河北卫视办成全国一流的卫视频道
10-10 ◆杨国钧
走国际化、产业化、市场化之路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发展模式浅析
11-14 ◆付 岩 李耿晖
新 作 品 评
大大的“神”
——观儿童电视剧《小小的我》感言
1-8 ◆仲呈祥
历经磨难 魂系高原
——浅议电视剧《铁色高原》的编剧特色
1-9 ◆郭庆春 林风云
人性的光辉 科学的精神
——看电视剧《与爱同生》有感
1-12 ◆孟 君 王光艳
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真实写照和微缩景观
——评电视剧《吕梁英雄传》
1-14 ◆李磊明
重铸军魂 高扬军威
——《热带风暴》观后
1-16 ◆王炜琨
《故宫》:中国电视纪录片史上的又一巅峰之作
1-18 ◆杨国光
“生活真实”之根与“人文关怀”之本
——电视剧《家风》观后
2-22 ◆许柏林
用奋斗的高度去超越生命
——评少儿电视剧《小小的我》
2-23 ◆汪 帆
弘扬啃硬骨头的开创精神
——电视剧《铁色高原》论坛综述
2-25 ◆史红涛
深切的关怀 全新的风格
——试谈《绝对隐私》的看点
2-28 ◆张艳秋
家庭情感剧表现方式的若干新尝试
——谈《不能没有你》的伦理设置、人物塑造与叙事策略
2-30 ◆顾 倩
历史的记忆 壮美的史诗
——电视剧《铁色高原》观后
3-14 ◆黄会林
现代军事理念的形象化诠释
——我看《沙场点兵》
3-16 ◆易光群
激情燃烧的青春偶像剧
——20集电视连续剧《篮球部落》刍议
3-17 ◆邢爱榕
在风暴中经受考验
——评20集电视剧《热带风暴》
4-37 ◆张德祥
用“史诗”式的叙事张扬英雄主义
——看电视剧《铁色高原》有感
4-39 ◆曾庆瑞
一部呼唤诚信精神的力作
——电视剧《乔家大院》观后
4-41 ◆韩玉峰
形神兼备 情理交融
——浅析电视剧《乔家大院》的艺术追求
4-42 ◆曹慎慎
福贵的夕阳连接着新农村的曙光
——评电视剧《福贵》
5-9 ◆梁光弟
小人物和大历史
——电视剧《福贵》观后
5-11 ◆杜 高
军旅生活的写意之美
——评军事题材电视剧《热带风暴》
5-14 ◆夏中南
春天的故事
——浅析电视专题片《三湖镇的春天》艺术特色
5-16 ◆李耀武 胡 远
关注时代发展潮流 塑造荧屏新型农民
——电视剧《都市外乡人》研讨会综述
5-18 ◆张家林
从电视剧《梦回青河》谈人性探索
6-4 ◆梁光弟
构造社会伦理道德的神话
——谈电视剧《老娘泪》的突破意识
6-6 ◆王伟国 李 瑾
沧海横流中的英雄本色
——电视剧《龙年档案》中罗成形象的意义
6-9 ◆李 兵
亲民的乡土情怀
——观电视剧《赵树理》
7-10 ◆杜学文
《远山的瑶歌》的意境美
7-12 ◆万晓娟 史 军 刘豫辉
激情悲剧的诗性审美
——20集电视剧《老娘泪》观后
7-14 ◆张 斌
刑法无情人有情
——从电视剧《老娘泪》刑警队长石诚执法谈起
8-20 ◆谭 涛
探求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的完美结合
——谈电视连续剧《插树岭》
8-22 ◆田永昌
仰望一种高度
——读电视剧《海拔4700》
8-24 ◆喻华钢
续写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红色经典
——从《长征》到《陈赓大将》
9-8 ◆李治安 徐远翔
悲夫易安 壮哉清照
——黄梅戏电视剧《李清照》观后
9-10 ◆王蕴明
追求艺术卓越 奏鸣时代强音
——电视连续剧《插树岭》创作特色简析
9-12 ◆李建平 周 波
军旅题材电视剧与男子汉形象的塑造
——评电视剧《石破天惊》
9-14 ◆董红言 陈富清
刻的时代内涵 鲜活的人物形深象
——电视剧《海之门》研讨会概述
10-30 ◆张家林
赞美人民的好村官
——电视剧《海哥》观感
10-32 ◆米 博 李磊明
看新生态纪录片《变形计》
10-34 ◆李小寅
历史变迁中的三代农民
——电视剧《天高地厚》观后
11-26 ◆黄美华
新时期苏南农村的赞歌
——看电视剧《莲花岛》有感
11-28 ◆胡 桑
蒙古王爷形象塑造的突破与回归
——电视剧《我的鄂尔多斯》观后
12-25 ◆策·杰尔嘎拉
忧患源自记忆
——评电视剧《天地粮人》
12-28 ◆张晓东
静水流深 至美至纯
——看电视剧《暗算》有感
12-30 ◆柳秀文
理 论 纵 横
影视艺术受众的接受分析
1-72 ◆冀 星
创新:提升影视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9-52 ◆李法宝
浅议提升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
9-55 ◆高延湘
研 究 与 交 流
浅谈电视谈话类节目中的“精英意识”
1-47 ◆徐 萌
惟有“独门技艺”
——对“电视剧争夺战”的忧思
1-50 ◆曲秀锦
长篇报道《关注农村教育》的成功秘诀
1-52 ◆胡真平
受众收视习惯调研三题
1-54 ◆刘文成
论音乐在纪录片中的作用
1-56 ◆王一夫
“民生新闻”的崛起与当代电视新闻的走向
1-59 ◆李学洲 肖俊德
电视短剧剧本创作的选题和技巧初探
2-42 ◆周浩峰 李 剑
喜剧艺术三昧
——从电视剧《王保长后传》谈起
2-44 ◆陈宝光
资讯类电视节目主持人素质浅析 , ;, ;
2-46 ◆祝思凝
变革之力
——初议湖南经视人力资源的制度创新
2-48 ◆高延湘
选择与拓展
——关于城市电视台热线新闻节目的几点思考
2-50 ◆徐 蕾 张 军
非文艺类节目中娱乐化元素的运用及其原则
2-52 ◆崔安毅
电视节目包装与频道品牌化
2-54 ◆彭 飞
2005平民主持人选秀的盛事
——安徽卫视《猫人超级魅力主持秀》总结座谈会纪要
3-48 ◆皖 宣
说电视剧的雅俗共赏
3-51 ◆张 音
“一触即拍”与直觉判断
——浅谈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
3-52 ◆李晓卫
电视产业中的节目经营
3-54 ◆曾素萍
节目编排在电视媒体经营中的地位
3-56 ◆石革新
电视舆论监督节目的平衡艺术
3-58 ◆王武荣
从受众参与看传媒走向
3-60 ◆柏 莹
积极引导 提高质量
——加快农村现实题材电视剧生产的思考
4-54 ◆冯庆和 姜锡丽 杨国清
电视节目评价的问题和对策
4-56 ◆郭 庆
电视新闻本土化要避免“排他化”
4-58 ◆王武荣
电视节目创新能力辨析
4-60 ◆薛 帆
刍议电视综艺节目的审美价值及类型
5-46 ◆谢朝红
重播电视剧及受众审美接受研究
——以北京城市某小区居民接受状况调查为例
5-49 ◆葛玉清
纪录片中的喜剧性创作
5-53 ◆余 辉
加强栏目管理 引入资本运营
5-56 ◆虹 雨 王 静 海 霞 晓 谢
电视传媒是文物宣传的最佳手段
5-58 ◆郑喜梅
关注需求 扩大收视
——浅谈受众研究对电视的影响和作用
5-60 ◆张淑丽 岳允盛
电视纪录片要善于讲故事
6-36 ◆杨贻军
电视剧宣传片制作浅谈
6-38 ◆曾 萍
《爱情魔方》:反转剧的引进与本土化策略
6-40 ◆王云峰
电视新闻出镜记者初探
6-42 ◆熊 唯 孙 蔚 曾 真
也谈方言电视节目
6-45 ◆李小寅 王秒秒
娱乐脱口秀节目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
6-46 ◆张建敏
“新闻失语”的综合治疗
6-49 ◆赵玉根
关于电视体育解说倾向性的探讨
7-34 ◆刘金骐 王 吉吉
人文“王婆”
——谈电视形象广告片《大话西游之大圣出山》
7-37 ◆汪 帆 赵 君
让荧屏变得更精彩
——浅析电视娱乐节目的现状
7-38 ◆王 艳
反思电视体育报道的价值引领责任及其它
7-40 ◆杨法香 哈洪存
真人秀,一只生金蛋的鹅?
7-42 ◆李 荣 蒲 红 牛宏华
整合资源 发挥优势
——新形势下城市电视台的生存和发展
7-44 ◆徐 放
战争报道与新闻真实性
7-46 ◆刘 昊
舞蹈电视与电视舞蹈
8-44 ◆汤旭丽
浅论当前电视剧创作中的“文化迷失”
8-48 ◆王 丽
电视后频道时代的节目主持人品牌
8-50 ◆陈 宏
地方电视台要为当地形象的提升造势做贡献
8-53 ◆李国忠
论广播电视节目编辑的导向把握
8-54 ◆张秀成
益智类节目的魅力
8-56 ◆马 杰
发挥优势 相得益彰
——纪录片中的同期声与解说
9-63 ◆赵伯平
电视新闻故事化的魅力
9-65 ◆孙 宏
纪录片真实性之探讨
9-67 ◆王厚芳
题材开掘及表现形式
——观电视剧《女子监狱》、《任长霞》、《老娘泪》有感
10-53 ◆王雨萌
电视综艺晚会的基本特征与艺术追求
10-56 ◆郭五林
有感于电视节目的文化含量
10-58 ◆李玉洁
中国电视剧产业化发展历程初探
10-60 ◆吕木子
法制节目记者的社会责任感
11-57 ◆薛 欧 李小宁
论城市电视频道节目编排的策略
11-58 ◆丛士文
中美谈话类节目比较初探
11-60 ◆何 君
寻求电视新闻直播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1-62 ◆陈 博
浅谈电视纪录片的真实之美
11-64 ◆赵海冰
城市电视台法制栏目之策划
11-66 ◆张 军
多样化的纪实形态
——浅议“现在进行时”
12-67 ◆常佩君
相同素材 不同视角
——谈电视节目的资源整合
12-70 ◆秦 沈
主流文化大众化与大众文化主流化
——从第二十三届金鹰奖获奖剧目看长篇电视剧的创新趋向
12-72 ◆潘 源
技近乎艺,道也
——论影视配音艺术创作的技术性
12-76 ◆王明军
编 导 演 之 窗
品味刘佳在《家有九凤》中的表演
2-33 ◆星 言
理解后的超然、感受和拼搏
——电视剧《福贵》导演阐述
2-36 ◆朱 正
人间真爱《白蛇传》
2-38 ◆阮丹娣
创新源于生活
——电视剧《沙场点兵》创作谈
3-20 ◆黄国荣 李心安
用镜头语汇讲述真实的故事
——郭西昌纪录片创作特色辨析
4-45 ◆王艳玲
《徐悲鸿》:文化先贤的灵魂礼赞
6-16 ◆陈 谦 傅宁军
“向五分钟挑战”
——谈电视系列短剧《身边的故事》的剧本创作
6-19 ◆鹿新新
永远的赵树理
——电视剧《赵树理》导演阐述
7-18 ◆韦 廉
展现城市魅力 传承历史情感
——电视系列片《凝固的记忆》创作谈
8-40 ◆王永福
一次新的尝试
——电视报告剧《英武山的儿子》拍摄感受
9-40 ◆李国壮 刘建平
真情书写人生
——《生命的拷贝》创作浅谈
10-36 ◆张 新
与时代同步 与人民同心
——记来自大巴山的剧作家王代隆
11-46 ◆何南观
历史新起点
——广东省庆祝建党85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创作特色浅谈
11-49 ◆谭 颖
非戏剧性冲突与人物性格塑造
——电视剧《鉴真东渡》创作谈
11-52 ◆林大庆
迁徙题材电视作品的尝试与开掘
——谈电视剧《闯关东》的策划与创作
11-54 ◆朱利祁
颂歌海南述衷情
——电视歌曲创作浅谈
11-55 ◆王艳梅
电视综艺晚会中的音乐包装
12-50 ◆彭翠超
精心策划是成功之母
12-52 ◆潘 毅
专 题 研 讨
偷拍偷录的可行性限制
2-75 ◆朱 颖 李 翟
试论电视节目的隐性采访
2-77 ◆崔 岩 周楠楠
普天同乐又一春
——观众评说中央电视台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节选)
3-4 ◆本刊记者组采写
“春晚”有待进一步开放
3-9 ◆韩雅琴
女性在电视媒体中的定位与作用
4-22 ◆付 岩
万绿丛中一点红
——浅论军事题材影视剧中女性形象的塑造
4-24 ◆马继红
屏幕妇女形象缺少灵魂
4-26 ◆彭 俐
国产电视剧女性形象的当代建构与道德坚持
4-28 ◆刘晔原
男权话语中的道德化诉求
——近年中国电视剧女性形象塑造的主要倾向
4-31 ◆王利丽
政法题材电视剧中女性性别认同的法学思考
4-32 ◆郑璇玉
中韩青春偶像剧中女性意识之比较
4-35 ◆肖惊鸿
电视新闻传播中的竞争与突破
5-24 ◆韩 云
浅谈电视新闻播音员、主持人风格的多样化
5-26 ◆李 峥
以变应变 彰显特色
——把电视新闻传媒优势落到实处
5-28 ◆刘淑燕
略议新闻策划的“五性”
5-30 ◆马瑞萍
电视新闻前期策划浅谈
5-32 ◆安俊跃
快·真·深
——关于中小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思考
5-34 ◆尚书华 叶 鲲
新闻表述中的幽默
5-35 ◆寿为民
全实景艺术美学在电视综艺晚会中的运用
——《百年情缘聚珠江》“欢迎歌德号”大型焰火晚会的创意思考
9-56 ◆宁肖周
寻找电视综艺晚会的出路
9-58 ◆王文生
地方电视台综艺节目的发展策略
9-60 ◆张 武
电视娱乐节目本土化浅谈
9-61 ◆路竞波
电视节目的网络化传播
10-80 ◆邢志国
地方电视台网站建设的思考
10-83 ◆闫士和
电视读书栏目的网络化生存
10-86 ◆于 红
让电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助推器
——首届全国都市频道协作暨民生新闻发展论坛概述
11-39 ◆唐 海
调整期的民生新闻如何寻求平衡
11-42 ◆刘士军
超越“后院篱笆”:扩大节目内容选择的视域
——, , , 以《阿六头说新闻》为例
11-44 ◆叶琼丰
话说春晚“仪式秀”
12-62 ◆胡智锋 周建新
我心目中的春晚新版本
12-64 ◆艾 枫
节 目 主 持 人
市场营销与主持人的品牌构建
4-76 ◆孙 弘
略论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持意识
4-78 ◆杨 允
解读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魅力
5-76 ◆马来顺 闫 江
主持人服饰气韵初探
5-78 ◆姜世平
平等语境的营造
——刍议谈话节目主持人的作用
6-79 ◆常 华
民生新闻主持人的定位
7-78 ◆张 敬 辛雪莉
主持人风格小议
9-39 ◆陈 蕾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晚会节目主持人
10-25 ◆窦 璐
成熟离我们还有多远
——试析云南省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现状
10-28 ◆王 娟
青岛电视台2005-2006年度优秀播音员主持人
11-84 ◆青 视
谈主持人的必备素质
11-86 ◆牛永华
形象·素质·意识
——电视节目主持人三要素
11-87 ◆牛燕萍
主持人风格与优势定位分析
12-54 ◆韦 田
地 方 台 巡 礼
《大秦之声》唱响京城
1-28 ◆董 婷
黄金月·中国节
——重庆卫视播出季构想解读
1-30 ◆黄 翔 白 雪
“美在花城”的追求
——访广州电视台台长李锦源、党委副书记付岩
1-33 ◆本刊记者:唐志平
广西电视台“春晚”《金花牵出山歌来》令人瞩目
——兼谈品牌策略是电视产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3-32 ◆游 洁
上海文广的探索之路
3-34 ◆姜宗仁
歌送旧岁 舞迎新春
——聚焦2006绍兴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3-36 ◆李文龙
今年新春歌与舞 出自寻常百姓家
——河北电视台2006年春节晚会《和谐的春天》
3-63 ◆汪 帆
着力在贴近性上下功夫
6-51 ◆王保生 刘 波
打造柔性管理团队
——齐鲁电视台新型管理机制探微
6-53 ◆温立斌
做广州人的新闻频道
6-56 ◆叶 青 傅志群
找准“喉舌”与“纽带”的最佳结合点
——延安广播电视台组织大型系列报道的回眸和思索
6-58 ◆师银笙
志存为民才是最高境界
——解析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的发展
7-57 ◆张松华
突出地域特色 打造个性品牌
——地方电视台竞争策略初探
7-61 ◆郑丽萍
荧屏涌动时尚潮
——广西电视台时尚风格探析
7-62 ◆刘 原
新闻调查与新农村建设
7-65 ◆胡可可
形姿·律动·神韵
——第十二届中国模特之星大赛决赛亮点
12-56 ◆朱茅量
2006陕西卫视全新改版
12-58 ◆陕西卫视供稿
扫 描 解 析
尴尬与希望
——关于当下公共频道的剖析
1-75 ◆宋丽安
让中国军人形象绽放新的光彩
——2005年军事题材电视剧巡略及《亮剑》点评
2-12 ◆边国立
审美“真实”
——试析纪录片的美学范式
3-38 ◆苏咏鸿 曲 茹
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简析
3-42 ◆杨 绮 张瑞华
从《快乐大本营》到“快乐中国”
——湖南卫视“快乐”电视理念成因初探
4-50 ◆王庆华
守望幸福
——试论电视传媒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5-40 ◆张志君 张婧莹
艺术人性的刻画与高尚道义的弘扬
——从《乔家大院》看现代人的荣辱意识
5-42 ◆周 星
简评都市婚恋剧
6-74 ◆姚小林 汪 帆
创新思维下的文化传承
——为栏目化短剧鼓与呼
6-76 ◆马增彪
电视诗歌的声画艺术探微
7-68 ◆余春杭
浅议传统神话题材电视剧的改编创作
7-71 ◆曹静生
也谈电视纪录片创作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7-74 ◆朱爱武
从《乔家大院》看晋商精神
——电视剧《乔家大院》现实意义初探
8-32 ◆王庆华
调侃江湖 嬉笑武林
——刍议《武林外传》的艺术创新
8-34 ◆张 琦
看荧屏缤纷 喜百花竞放
——2004-2005中国电视剧点评及剖析
10-44 ◆刘旭东
贴近、撞击与升华
——近年都市情感剧浅析
10-48 ◆桂青山 胡黎红
以《大长今》为例解读“韩剧热”
10-50 ◆谭云明 易前良
观 察 与 思 考
有线电视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纪念中央卫星加扰电视开播10周年
1-62 ◆孙忠瑞
电视女性节目与超性别视角
1-64 ◆宋 红
电视专题创作刍议
1-66 ◆田 宏
电视谈话节目言说形式浅议
1-68 ◆李建秋
外资准入对广播电视产业的影响
1-70 ◆李春英
是非·逻辑·分寸
——浅谈电视剧艺术的规矩
2-57 ◆沈惠萱
省级卫视对农节目定位与创新
2-61 ◆王云峰
突破常规
——浅谈媒介传播的非常规性报道
2-64 ◆谢 璐
小议黄金周的电视节目编排
2-66 ◆尹玉凡李正环
关注电视广告的传播导向
2-68 ◆马来顺
办好法制节目的几点体会
2-70 ◆冉 政 庞春红
地方台体育频道的“忧思”
2-72 ◆贺 伟
娱乐手段与收视心理浅析
2-74 ◆礼 冰
总编室工作模式创新的思考
3-66 ◆戴新华
动画频道广告营销瓶颈的突破
3-69 ◆贾秀清
浅论电视新闻的结尾艺术
3-72 ◆韩 峰
定位“失准” 运作“失衡”
——城市台遭遇“非完全城市化”尴尬
3-74 ◆李德普 李 星
“历史”的双重叙事身份
——以电视剧《亮剑》为例
3-78 ◆盖 琪
省级电视媒体经营管理困境分析
3-81 ◆张 晗 夏 永
“新媒体”与“超级女声”
4-62 ◆马 容
掩盖不住的文化缺失
——电视综艺节目的“积极”与“消极” 影响
4-64 ◆村 夫
试论公安题材电视剧的“仿真性”
4-68 ◆曲德煊
浅议广告插播“倒计时”
4-70 ◆宫海洋
电视台网站服务的形式与空间
4-72 ◆王 烨
细节——电视作品的传神之笔
——谈电视编导的再创作
5-61 ◆李 勇
电视体育节目中的人文关怀
5-62 ◆张建力
真实·生动·更加贴近
——对体验类电视节目的“体验”
5-64 ◆于 红
从读书时代到读图时代
——试论图书与电视相互作用的关系
5-66 ◆李舒东
浅谈电视工作者素质的提高
5-68 ◆黄 培
传媒格局走势展望
——从技术视角观察的一场访谈对话
5-69 ◆陈 芳
当前军旅题材电视剧的四大类型
6-61 ◆李治安
与观众一起品味竞技
——电视体育解说与评论员简析
6-63 ◆李洪庆
网络电视的传播与发展
6-64 ◆温天越
关于老年电视频道的思考
6-66 ◆卢元隆
电视镜头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6-68 ◆石革新
电视剧艺术需要真诚
6-71 ◆杨泽明
浅谈新闻评论节目的选题
7-50 ◆甘春华
网络电视(IPTV)发展的瓶颈及策略
7-52 ◆陈小外 田涌泉
对电视文艺创新的几点思考
7-54 ◆王新国
关注百姓生活 弘扬人间真情
——民生新闻“泛平民化”三题
7-55 ◆孙 健 张 丁
影视合流孕育出靓丽的奇葩
——CCTV—6电影频道十年辉煌
8-60 ◆顾建中
品牌的创新与发展
——对春节综艺晚会生存态势的思考
8-63 ◆卢敬爱
做好看的娱乐节目
8-65 ◆礼 冰
看地方台午间新闻如何“变脸”
8-67 ◆曾 玲
合理安排 人尽其才
——广播电视产业人力资源调整初探
8-68 ◆易光群
关于电视新闻中“资料”镜头的思考
8-70 ◆孙金华
浅议省级地面频道的竞争方略
8-72 ◆文明珠 钟前寿
接近本质就是接近成功
——凤凰卫视办台理念引发的思考
8-74 ◆李水池
浅谈电视节目娱乐化的利弊
8-76 ◆罗凌芳
战略地域优势与品牌
——试论城市电视台的生存与发展
8-78 ◆李小林
大灾大难见真情
——浅谈2006南粤抗洪赈灾晚会的策划与实施
9-69 ◆谭 颖
管理提升品牌
9-72 ◆张 舒 丁 红
健康节目如何确保“健康”
9-76 ◆陈雄标
关于主旋律电视剧的若干思考
9-78 ◆娄玉舟
突破瓶颈风光无限
——《我们同行》创新思路谈
9-80 ◆朱铁梅 李相芳
电视媒体品牌推广浅议
9-82 ◆李晓华 杨铁军
从“草根教授”走红谈电视传播效果
10-63 ◆姚志国
电视台人事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10-66 ◆谭 军 刘 迎
彰显地方文化魅力 打造地域文化品牌
——试论地市电视台频道竞争策略
10-68 ◆刘小燕
新媒体 新现象
——关于2006年中国国际影, 视节, 目展, 的思考
10-70 ◆葛文军 李寒吟
专业频道受众分析之我见
10-72 ◆池毓
浅议城市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编辑思想
10-74 ◆张木亭
社会新闻的“事”、“现”、“情”
10-76 ◆许建俊
电视新闻同质化与新闻发现
10-78 ◆李晓红
纪录片的情感营造
11-68 ◆韩玉春
打, 造健康阳光的负责任媒体形象
11-70 ◆王家贤
省级卫视新闻的困境与对策
11-72 ◆宋 涛
变之魅力
——从《话说长江》到《再说长江》看国产纪录片的风格演变
11-74 ◆李小丽
为“看”而写
——浅议电视解说词的非独立性
11-77 ◆程锐谭 海 燕
新农村建设与现实题材电视剧
11-78 ◆邵建红
跨越式起跳和差异化生存
——谈谈河南台新农村频道建设
11-80 ◆崔安毅
漫议电视舞蹈的特点与发展前景
11-82 ◆崔宾彬 阎胜利
浅谈“播新闻”与“说新闻”
12-79 ◆田宏光
应运而生 依时而变
——论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趋势
12-82 ◆鹿新新
浅析2006年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现状
12-84 ◆居丽娜 祝秋华
电视媒体联姻地方文艺的思考
12-87 ◆翁菲菲
栏 目 冲 浪
超越娱乐的文化娱乐追求
——关于广西电视台《寻找金花》栏目的分析
1-37 ◆周 星
创新赢得机遇 品质铸就品牌
——写在中央台《欢聚一堂》栏目播出十周年
1-40 ◆申整齐
给农民一个说话的窗口
——吉林电视台《乡村聚焦》栏目一瞥
1-41 ◆沈乃吉蓝红宝
深度报道的突破
——太原台《真实的故事》的成功尝试
2-55 ◆王 刚 宋立芳
从无情到有情
——从《第7日》的成长看社会新闻的发展
3-22 ◆张 军
《往事》:个性与大众性的共舞
3-25 ◆黄 海
用故事讲出的科学道理
——从央视《走进科学》看科教节目创新
3-28 ◆秦 沈
从《有报天天读》看凤凰卫视的新闻专业激情
3-30 ◆周 妍
弘扬武学精神 打造精品栏目
——《武林风》热播的文化解析
4-48 ◆吴立新
适应受众心理 不断改变自己
——从沈阳电视台《电视与观众》看服务类节目的走向
5-21 ◆魏天丽
形成自我特色 打造品牌栏目
——《与您相约》的实践与探索
6-11 ◆李国红
面对挑战 追求卓越
6-13 ◆蒋愈红
缩小差距 提升品牌
——齐鲁电视台《每日新闻》栏目解读
7-22 ◆孙怡然
商道即人道 财经也轻松
——中国第一档商业脱口秀节目《波士堂》开播
7-24 ◆东 视
走进天堂草原 共唱心中颂歌
——《与您相约》“七一”特别节目
8-26 ◆伊尔·赵荣璋
发掘平民劳动英雄 倡导爱岗敬业精神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状元360》栏目浅析
8-28 ◆黄京红
开放、合作、创新
——江苏电视总台《江苏新时空》推出大型新闻系列专题节目
8-30 ◆刘亦虎
《挑战主持人》之节目形态分析
9-25 ◆蓝 霖
在戏迷的梦想中弘扬传统戏曲艺术
——试析太原台《超级票友》栏目的艺术特色和社会价值
9-27 ◆董 林
打造民族与时尚的视听盛宴
——解读广西卫视《唱山歌》栏目
9-30 ◆周 跃
为明天积蓄能量
——议电视励志栏目《阳光伙伴》
9-32 ◆李耀武
《梨园春》子栏目《擂台紧急风》运行一周年
9-34 ◆豫 视
田野吹来清新的风
——连云港电视台《李华走乡村》栏目评介
9-36 ◆孙仁广 吴 戈
第一需要 深度开掘
——《第一时间》栏目热线案例处理报告
10-14 ◆韩玉春 许梦凡
创新舆论监督方式 搭建交流互动平台
——透视湖北电视台《沟通》栏目
10-16 ◆陈志义 秦 贻
披沙拣金 串珠缀玉
——从海南台《公共新闻网》看读报节目的内容选取和风格追求
10-19 ◆杨云辉 杨昊霖
看电视法制栏目的泛法制化走向
10-21 ◆杜玉庆 丁长江
“变”中求胜
——办好电视军事栏目的思考
10-23 ◆颜锦秋 毛汉翔
超越平凡的竞争
——议《谁是英雄》对民间娱乐竞技的助推与开掘
11-29 ◆李耀武
百姓生活是电视节目核心竞争力的支撑点
——浅析北京台生活频道的节目特色
11-31 ◆李晓雁
浅析学术类栏目的困境与突破
12-32 ◆周柏钦
解读《沟通》:在政府与百姓之间架起“连心桥”
12-34 ◆武海鹏 陈志义 胡 韬
《谁是英雄》:献给观众的一道特色“菜”
12-36 , ◆王云峰
努力打造时政新闻栏目竞争优势
12-38 ◆孙愈中
打造电视访谈类节目精品
——《新闻会客厅》得失谈
12-40 ◆孙晶华 洪 霞
发挥品牌栏目优势 促进电视频道发展
12-43 ◆查洪波
省级地面频道的品牌经营策略
——江西电视台经视频道《绝对想演》的成功尝试
12-46 ◆刘小军 李 翟
三 剑 客 杂 谈
原型与典型
1-76 ◆孙焕英
主持≠主角
1-76 ◆李朝宏
都是收视率惹的祸?
1-77 ◆钱 践
还是让濮存昕做演员吧!
2-84 ◆齐殿斌
走出电视评论的误区
2-84 ◆周国剑
解读“方言令”
2-85 ◆陈 松
从《哈里·波特》说起
3-44 ◆王 煜
喜庆需要欢笑
3-45 ◆耿文婷
为质疑精神叫好
3-45 ◆谭维平
特色支撑生存
4-52 ◆邱朝举
友情“诚”为重
4-52 ◆晓 滨
掂掂“小品”的分量
4-53 ◆李朝宏
呼唤新型工人形象
5-44 ◆齐殿斌
谈谈新闻与名利
5-44 ◆赵大钢
讲故事不是惟一
5-45 ◆柯柏龄
孩子的心声
6-34 ◆张雅田
又听《花儿与少年》
6-34 ◆关淑芳
收复台湾的施琅与阿纳德的左腿
6-35 ◆乐 毅
屏幕呼唤时代英雄
7-20 ◆齐殿斌
看电视
7-20 ◆罗炽勋
“擦边球”不能打
7-21 ◆孙焕英
军事题材影视剧:别走入误区
8-42 ◆晓 滨
有备无患
8-42 ◆四 维
服饰·影视
8-43 ◆郑祯诚
叫“民间唱法”如何
9-50 ◆冯光钰
问答游戏问出问题
9-50 ◆阿 邓
心中要有观众
9-51 ◆邱朝举
“权谋”“冲突”何其多
10-42 ◆晓 滨
从蝌蝌啃蜡说起
10-42 ◆广高标
为电视产业“赚钱”献计
10-43 ◆高建国
伸手必被捉
11-36 ◆张玉笙
高明的检验
11-36 ◆秦 忠
告别浮躁
11-37 ◆晓 滨
从“八宝珍珠翡翠白玉汤”说起
12-60 ◆郑祯诚
角色转换:三思而行!
12-60 ◆晓 滨
“撞车”何时休
12-61 ◆郭 防
探 索 与 瞭 望
第五媒体与电视的融合之路
——浅论手机电视的发展
5-71 ◆刘 冰
试论博客对传统媒介的挑战
11-89 ◆钱连红
争 鸣 园 地
透视纪实和娱乐的错位与交融
7-29 ◆姚 争
耕 耘 篇
悼念流虹老师
1-44 ◆彭 江
制 片 沙 龙
浅议制片人管理
12-90 ◆孙雁彬
儿 童 频 道
建立儿童的乐园
——少儿节目呼唤“儿童本位意识”
2-86 ◆王 慧 刘碧琦
内容为王 适度娱乐
——关于少儿栏目(节目)品牌建设的思考
4-80 ◆戴 永
把握机遇 改变模式
——儿童电视市场化运作浅析
6-28 ◆赵妍妍 赵彬彬
少儿频道建设与媒体教育
6-30 ◆初 晓
别说再见,萤火虫
——谈电视剧《小小的我》的歌曲创作
9-90 ◆张静璇
热 门 话 题
从契合到浸润
——文化传播学视角下的“韩剧热”
1-78 ◆朱 权
对《人鱼小姐》的道德解读
1-80 ◆牛小青白云婷
韩剧的品牌传播及其启示
1-82 ◆张建敏
后现代:网络春节晚会的文化指向
2-16 ◆隋 岩
试论“春晚”的经济功能和消费主义特征
2-18 ◆彭
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助力
——访北京影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张连生
8-17 ◆李晶侠
引导舆论 推动发展
——浅析电视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作用
9-21 ◆肖茸云 孙丽娟
让时代的脚步声响彻田野上空
——关于农村题材电视剧的断想
9-22 ◆赵瑾一
办好三农节目浅议
9-24 ◆周 凌
永远想着大众
——由《传奇故事》谈品牌战略的实践与思考
11-18 ◆杨玲玲
用真情和智慧打造品牌
——浅记主持人金飞与《传奇故事》
11-20 ◆吴学敏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浅说《传奇故事》的审美价值
11-22 ◆葛玉清
视 协 联 网
以人为本 共建和谐 把联络协调服务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召开三届七次主席团会议
1-46 ◆海 鸣
开创“三个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2005年全国视协秘书长工作会议召开
1-46 ◆海 音
相约三亚 聚焦精彩
——首届中国(三亚)国际电视广告艺术金椰子周综述
2-82 ◆本刊记者:刘 原
中国文联、中国视协组织影视艺术家 赴阳泉煤矿、河北白沟镇慰问演出
——送欢乐构建和谐社会 下基层百花回报沃土
3-19 ◆视 宣
女性形象的塑造与解读
——中国电视剧女性形象塑造研讨会综述
4-20 ◆本刊记者:刘 原
以人为本 共建和谐 把视协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中国视协三届五次理事会议暨2006年全国秘书长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
8-37 ◆海 音
第六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电视艺术论文评选揭晓
11-38 ◆视 理
工 作 室
浅谈多视窗的功能
1-87 ◆王红霞
用好合同 依法管理
——试析《合同法》在电视剧摄制组的实施
1-88 ◆卢 林
电视频道包装的色彩构成
&, nbsp; 2-88 , &nbs, p; ◆郭蔓蔓
选择与组合的艺术
——剪辑在新闻节目制作中的运用
2-90 ◆殷世红
谈画面的电视纪实性
5-86 ◆董伦峰
电视意象的创造与创新
5-88 ◆王永福
试论新时期电视摄像师的素质
6-84 ◆陈新兴
实现最佳配置 追求最大效益
——从战略层面看电视节目编排
6-86 ◆张双全
电视档案资料的价值及收集
6-88 ◆欧小青
感觉+选择+理解
——略议摄像的编导意识
6-89 ◆叶 明 郑波辉 余 帅
永恒的选择与真实的瞬间
——也谈电视新闻摄像
7-86 ◆赵若莹 杨
唯美的诠释 诗意的表达
——学习大型纪录片《故宫》摄像技巧一得
8-88 ◆铉绪成
电视剧灯光创作谈
8-90 ◆梁益勋
为《乔家大院》增添艺术魅力
——浅谈电视剧剪辑的魔幻效应
9-86 ◆洪 梅
小议转播车音频系统设计的若干问题
9-88 ◆陈小健
TV 动 态
打造展示草原文明和民族风情的魅力频道
——“内蒙古电视台汉语卫视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1-53 ◆亥 风
百年寻梦 构建和谐
——电视纪录片《胶魂》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1-58 ◆海 风
江西电视台主办“美丽江西——田信国电视歌曲欣赏会”
2-17 ◆谢 燕
江苏省传媒艺术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南京举行
2-35 ◆黄万众
2005年江苏“金凤凰奖”参评纪录片注重细节令人关注
2-51 ◆初滢滢 王敏泉
著名编导演制片人座谈会在京召开 神州天地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开业
3-21 ◆轩 嘉
CCTV-4大动作大力度全新改版
3-80 ◆才婉茹
和谐的颂歌 壮丽的史诗
——30集电视连续剧文学剧本《香格里拉》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4-38 ◆元 夫
泉州广电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试点小区启动
4-74 ◆泉 视
上海电视新闻中心推出“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报道
4-81 ◆姜宗仁
多出精品 创建品牌
——“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4-89 ◆胡斌毅
讲述百姓故事 关照现实生活
——20集电视剧《家有爹娘》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5-17 ◆李建宏
太原电视台打造中国《玩具益智频道》
5-29 ◆原 视
“新农村基本建设优化论坛”在北京举行
5-37 ◆海 音
20集电视连续剧《爱在生命中传递》开机
5-43 ◆胡斌毅
旅游卫视携手互联天下
5-89 ◆应银萍
6-15 ◆才婉茹
“隆力奇”杯第十二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决赛在京举行
6-32 ◆李 雪
中央电视台《2006毕业歌》系列专题节目录制
6-44 ◆晓 茹
北京大学2006年影视学专业(媒介经营管理方向)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招生简章
7-28 ◆北视宣供稿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全新改版
7-36 ◆李 雪
首届GCCC世界华裔青少年华文卡通原创大赛正式启动
7-60 ◆东 东
上海“巅峰之旅”大型宣传报道活动启程
7-64 ◆姜宗仁
河南电视台开拍《少林寺传奇》
7-85 ◆刘金亮
“隆力奇”杯第12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进入个人单项决赛
8-14 ◆才婉茹
河北影视家协会成立高校影视艺术专业委员会
8-25 ◆张静璇
2006中国·玉溪国际环保纪录片展映周正式拉开帷幕
8-62 ◆纪 宣
20集电视剧《麻辣婆媳》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推出
8-75 ◆影 宣
中国视协在京召开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
9-9 ◆视 宣
中国动画片《桃花源记》在亚洲数码内容大赛中获大奖
9-23 ◆通 艺
电视剧《海之门》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
9-41 ◆影 宣
电视连续剧《诺尔曼·白求恩》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
9-75 ◆影 宣
2006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在京举行
9-89 ◆李 雪
BTV10搭台 优秀国产动画唱戏
——KAKU剧场走出荧屏与观众亲密互动
10-6 ◆刘 彭
日中电视传媒论坛将在日本东京召开
10-13 ◆牛宪锋
50集电视连续剧《金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10-18 ◆胡斌毅
20集电视连续剧《大舞台》在邯郸开机
10-37 ◆视 宣
发挥集团优势 强化海派风格
——东方卫视不断扩大海外落地
10-65 ◆姜宗仁
《中国中央电视台年鉴》(2006年卷)出版发行
10-73 ◆习亚起 赵宽心
伦敦国际广告奖获奖影片欣赏会在京举办
10-85 ◆杜君泽
第二届中国(三亚)国际电视广告艺术周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11-5 ◆阿 原
电视剧《乡村爱情》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11-17 ◆影 宣
“2006第二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在北京举办
12-75 ◆辛 颖
20集电视连续剧《网络年代》开机仪式在北京举行
12-86 ◆胡斌毅
交流提高 促进行业电视发展
12-89 ◆行 视
市 场 风 向 标
注意力:起点和终点
——电视剧策划的市场可行性研究
4-82 ◆胡大楚
感受飞帕
——国际纪录片市场见闻
4-85 ◆冷冶夫
精彩刺激 商机无限
——试析奥运会电视转播的商业运作
4-88 ◆李 铮 乔 军
宏观管住 微观搞活
——频道制下的广告经营管理探微
4-90 ◆张丽杰
成本管理:撬动电视市场的支点
5-80 ◆李建国
电视栏目的活动营销
5-82 ◆肖东坡
电视产业化运作浅议
5-84 ◆翁蔓蕾
探索城市台电视节目经营之路
7-82 ◆潘 伟
电视台收益管理初探
7-84 ◆张 宁
略谈“文化品质”对电视受众市场开发与培育的影响
8-83 ◆杨 萌 吕爱华
电视传媒发展与整合营销
8-86 ◆杜 军
电视产业最具希望的经济增长点——购物电视
9-84 ◆李 强
他 山 之 石
纪录片创作需要幽默
——访比利时著名纪录片导演菲利普·杜提尔
3-88 ◆冷 凇
规矩中的自由
——以竞选为例透视西方媒体的新闻报道
3-90 ◆刘 波 韩凤鹏
美国三大电视网新闻观念演变探析
6-82 ◆钟剑茜
创造人性化的电视娱乐节目舞台
——韩国娱乐节目《X-MAN》的启示
7-80 ◆苏 丹
光影如歌
——“格莱梅”音乐电视颁奖晚会浅析
8-80 ◆陈建设
拍 摄 天 地
那真情涌动的瑶家山寨
——音乐电视《爱在他乡》拍摄散记
6-26 ◆毕玲玲
谈 艺 坊
二十年后再说长江
——访《再说长江》策划人胡智锋
9-42 ◆冷 淞
星 簇 掠 影
高唱红军歌 重走长征路
——特型演员彭江心系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江西于都
9-45 ◆卢 策
中 外 交 流
中加广电传媒之比较
——加拿大学习随想
1-85 ◆易光群
洛杉矶掀起重庆热
4-75 ◆卢盛琴
当 代 剧 场
《龙抬头》
2-20 ◆赫赫供稿
《毛泽东在武汉的故事》
2-40 ◆一绝供稿
《江塘集中营》
2-80 ◆忠东供稿
电视剧《乔家大院》
3-46 ◆剧组供稿
电视剧《白蛇传》
3-64 ◆剧组供稿
电视剧《密令1949》
3-84 ◆剧组供稿
电视连续剧《在悉尼等我》
5-38 ◆剧组供稿
电视剧 《女儿街》
6-33 ◆摄制组供稿
电视系列短剧 《身边的故事》
6-72 ◆摄制组供稿
电视剧《砺剑》
7-9 ◆摄制组供稿
电视剧《赵树理》
7-16 ◆摄制组供稿
电视剧《血浓于水》
7-48 ◆摄制组供稿
电视剧《小房东》
7-76 ◆摄制组供稿
《妈妈再爱我一次》
8-58 ◆摄制组供稿
电视连续剧 《血色残阳》
9-48 ◆摄制组供稿
电视连续剧《无国界行动》
10-40 ◆摄制组供稿
电视连续剧《大敦煌》
11-34 ◆摄制组供稿
新 舞 台
市民风采 魅力无限
——看大连电视台特别节目《文明的感动》
3-86 ◆张艳秋
绣面芙蓉一笑开
——小记青年歌手麦穗
5-74 ◆欧阳琴书
百年越剧育新人 越乡清韵庆华诞
6-22 ◆李文龙
新 书 架
书序两则
——序《云中飞虎》、《电视剧摄影艺术论》序
5-22 ◆仲呈祥
封 面 人 物
在最危险的地方
——记北京电视台《法制进行时》栏目主持人徐滔
1-42 ◆武治华
燕飞万家 风清怡人
——记广西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李朝珍
5-90 ◆杨世坤
当家主持 风姿绰约
6-24 ◆谢 景
从天上到人间 从皇宫到大院
——青年影视演员蒋勤勤素描
7-26 ◆木 每
七彩云端的百灵鸟
——记云南电视台“十佳主持人”陈媛媛
8-38 ◆云 雀
用心灵和智慧架起“金色的桥梁”
——我怎样做电视新闻节目播音员、主持人
10-38 ◆李 琳
金飞小传
11-25 ◆巫宜凇
真挚敬业 彰显本色
——记第二十三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女演员刘佳
12-49 ◆杜 伟
媒 体 文 摘
2006年电视剧将刮“现实”风等28条
1-91 ◆本刊资料室供稿
“2005年广电10大新闻事件”等29条
2-91 ◆本刊资料室供稿
广电总局要求净化荧屏等26条
3-91 ◆本刊资料室供稿
《能不能建个农民电视台》等33条
4-91 ◆本刊资料室供稿
《电视剧题材审批制度取消》等34条
5-91 ◆本刊资料室供稿
《建设部叫停景区影视拍摄》等32条
6-91 ◆本刊资料室供稿
《拍电视剧不得“跑马圈地”》等30条
7-88 ◆本刊资料室供稿
《文艺工作者要更好地服务大众》等37条
8-91 ◆本刊资料室供稿
《长征精神与文艺创作》等36条
9-91 ◆本刊资料室供稿
《长征精神,网上生辉》等37条
10-91 ◆本刊资料室供稿
《长征是座待开掘的影视富矿》等30条
11-91 ◆本刊资料室供稿
《中国文联作协新一届领导机构产生》等27条
12-91 ◆本刊资料室供稿
资 料 库
2006年《当代电视》总目录
12-97 ◆本刊资料室供稿
封 面
北京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徐滔 1月
电视连续剧《龙抬头》主演: 李洪涛 2月
电视连续剧《红墨坊》主演: 许晴 3月
电视连续剧《白蛇传》主演: 刘涛 4月
广西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李朝珍 5月
河北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于辉 6月
青年演员: 蒋勤勤 7月
云南电视台节目持人: 陈媛媛 8月
电视剧《家有爹娘》主演: 刘之冰 9月
内蒙古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李琳 10月
江西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金飞 11月
第二十三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电视剧女演员奖
第六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最佳表演艺术奖获得者:刘佳 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