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
学术研究
 

历史戏剧化和戏剧历史化的“寻路”史诗—电视剧《寻路》观后

来源:中国视协   

历史戏剧化和戏剧历史化的“寻路”史诗—电视剧《寻路》观后◆曾庆瑞


 

看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寻路》,我们会在思想上非常震撼,在艺术上备受感染。看过之后,空谷足音,余音绕梁,很多画面让人挥之不去,一定会长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寻路》展示的,是以1927年“四·一二”蒋介石反动集团“清党”、“分共”的反革命政变为标志的大革命失败以后,到1932年10月宁都会议结束,前后五年之间,中国社会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这五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为复杂也最为困难的五年。这五年间,历史把种种错综复杂因素纠结在一起。从国共两党来说,蒋介石在新军阀的重重矛盾中施展阴谋诡计腾出手来全力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如火如荼的工农大众革命,挥舞血腥的屠刀屠杀了共产党人、革命战士和人民大众多达三十余万人。其中,光是共产党的领袖人物就多达二十余人。人们熟知的,如恽代英、蔡和森、澎湃、陈乔年、罗亦农等人,还有柔石、殷夫等左联五烈士,都是在这段时间里壮烈牺牲的。在中国共产党内,这五年极其错综复杂。一方面,在当时共产国际的胡乱指挥下,党中央错误地实行在中心大城市发动起义暴动夺取政权的路线,屡屡遭遇惨烈的失败和悲壮的牺牲,而且顽固坚持,不思悔改。瞿秋白、李立三、向忠发、王明,一次又一次的路线错误和权力斗争,还有总书记向忠发和中央特科顾顺章叛变投敌,导致革命事业损失惨重。直到最后,苏区中央局在临时中央局的错误的政治估量和军事估量指导下,还对毛泽东展开了空前规模的大批判,剥夺了毛泽东手中的军权,葬送了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的成果,导致日后第五次反蒋介石军事“围剿”的失败,被迫开始长征。期间,陈独秀、罗章龙、张国焘也曾参与其事。期间,周恩来组织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不完全同意中央的错误路线,还在隐蔽战线上组织和领导中央特科,指挥罗亦农、陈赓、潘汉年、李克农、钱壮飞、聂荣臻,还有杨度、杨匏安、董健吾等人,肩负了保卫中央机关安全、获取敌人情报、锄除叛徒奸细的历史重任,对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却也在那个紧急的历史关头没有完全摆脱中央错误路线的制约完全抵制中央的错误决策。那五年,在中共党内,只有毛泽东和朱德、陈毅、贺龙、彭德怀等人坚决反对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的错误路线。从秋收起义、三湾改编、井冈山会师、建立根据地、黄洋界大捷、古田会议,先后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红四军团、第一方面军等工农革命武装力量,建立中央苏区政府,粉碎蒋介石四次反革命军事“围剿”,历经艰难险阻,流血牺牲,最终寻找到了一条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那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一条前人从来没有走过的独特的胜利之路。这是在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于艰苦逆境中奋斗求索,历经千难万险,为中国革命做出的前无古人的伟大贡献。
 

要在一部电视剧里展示这样错综复杂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真实面貌和情景,叙事难度非常之大。尽管朝柱已经创作了以《长征》、《延安颂》、《八路军》、《解放》、《解放大西南》还有《辛亥革命》为代表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业已形成独特品牌,经验十分丰富,他还是说:“作为编剧,深知《寻路》是很难驾驭的历史题材。”然而,朝柱深知,“这五年,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启示,是一笔了不起的精神财富。我是一位年过七旬的老童生,只想用一颗真诚之心去认识、歌颂这段历史,还有带领人民创作这段历史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先贤。”他要求做到“真实地再现这段错综复杂的历史,客观地写出这些领袖人物的不同性格,以及他们在探寻中国革命之路中的缺点和错误”。王朝柱坦言,《寻路》顾名思义,是探寻中国革命之路,不仅能关照历史,更能昭示现在与未来,为此,他“写《寻路》酝酿了很长时间,阅读了大量关于中共党史和革命领袖的传记。《寻路》要做到真实地再现这段错综复杂的历史,客观地展现这些领袖人物的不同性格和精神世界,让今天的观众从中认识过去、鉴知当下。只有坚持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道路,我们才能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觉得,朝柱和他的创作团队,本着追随崇高践行崇高的为人、为文的准则,立足于高尚的境界和博大的情怀,让自己的创作回归心灵的自由而不被市场绑架,认真地创作,真诚地创作,任凭自己的艺术想象力自由飞翔,纵横驰骋,终于很好地驾驭了这个题材,依然是举重若轻地创作了这部上乘的电视剧精品。
 

说《寻路》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中的上乘的精品,我以为,表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
 

首先,这是一部典型的宏大叙事鸿篇巨制的史诗性电视剧。
 

举凡史诗性电视剧所具有的种种元素它全都具备。就是说,它以“重大革命历史”的人物和事件为题材,叙述一个较为完整的重大的事件,塑造一个或几个十分重要的人物,演绎这些人物在重大事件中的重大的作用;事件的结局和人物的命运在悲剧冲突中展开艺术演绎,充满悲壮,具有深沉的悲剧意味;它张扬的是悲壮和崇高的美学内涵,张扬这些重要人物的宏图大业丰功伟绩,张扬英雄主义,张扬民族精神,也张扬我们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格调;为此,它在审美精神和原则上遵循的是现实主义的道路,即使也会融合浪漫主义的手法,那也是现实主义的一种开放姿态;也为此,这一类的电视剧会采用宏大的叙事策略,用非凡的人物、大强度的情节、大场景和浓厚的氛围营造出大声势、大气象和巨大的震撼力与感染力;用以叙事的画面还会集合声光时空及服化道摄录美音乐舞蹈等等诸多造型元素,充分运用画面语法和修辞的魅力,在造型艺术上尽可能达到真、善、美的境界;由这样的电视剧,广大观众获得的审美愉悦就犹如阅读和欣赏一部“史诗”。
 

第二,这是一部精致的史、思、诗相结合的史诗性电视剧。
 

《寻路》除了有它的“史”的宏大叙事的色彩,原真的品格,还包含着另一方面的意思是,对那五年寻找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的历史,全剧绝不止于对史实作描述。描述,只是“史”的一个起点的初级阶段,它已经是更高级阶段的“史”,它还有对于这段历史的思辨性的“阐释”,而且这种立足于“思”、从“思”出发的“阐释”,更是一种诗意化的阐释,即以诗意化的叙事情思和画面语言做出的。我们看《寻路》,无论是脉搏还是呼吸,随时随地都可以感觉到“中国革命的道路在哪里”这个问题的非常强烈的纠结。这无疑是一条全剧叙事的情绪主线、内容主线、情感主线,也是这部电视剧的传播主线,观众的接受主线。在我们的电视剧里,能像朝柱这样,在描述历史时,用诗意化的画面作载体,表现出一种充满哲理意味的思辨和阐释,实在不多见。
 

第三,这是一部刻意追求创新的颇具新意的史诗性电视剧。
 

我觉得,《寻路》的创新,核心是对于“大事不虚、小事不拘”这样一个处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相统一的原则的创新。
 

在47集版的《寻路》文学剧本里,朝柱共在29集剧本的后面写下了说明文字。这些说明文字,按内容可以分为五种:
 

第一种是,说明他所依据的史料的出处,声明没有虚构。比如,第2集的“蒋介石邀见周恩来这场戏,是根据李一氓的回忆录《模糊的荧屏》编写而成的”;第22集的“这集有关内容主要是依据史实。同时还参照了陈毅、江华等亲历者的回忆编撰而成”;第26集的“陈毅等人在红四军第七次党代会上的发言,主要依据《陈毅同志在中央老同志座谈会上的发言》,非艺术杜撰”。
 

第二种是,史实有不同的记载,他取其一种,但也交代清楚别的记载,预防观众有“不实”的质疑。比如,第45集的“关于杨度先生仙逝的日期,一说是1931年9月14日,一说是9月17日。关于周恩来追念杨度先生的方式有两种说法:一是周恩来自上海撤退前夕,由潘汉年陪同凭吊杨度墓;一是刘人寿、何荦的回忆:‘1931年9月14日,杨度逝世,周恩来、潘汉年等曾秘密亲去吊唁致哀。’本剧的内容即根据这一记载编撰而成”。
 

第三种是,有史实依据但又有改编的。比如,第14集的“关于周恩来与邓颖超赴苏遇险一事,根据邓颖超自述,以及金凤同志专著《邓颖超传》改编”;第44集的“关于第三次反‘围剿’战争,国内外有不少专著。但是,就说一些权威著作也有不小的出入。为此我选用的素材、观点,均取自中央文献出版的《毛泽东传》”。
 

第四种是有史实依据,但在时空等方面做了艺术处理。比如,第8集的“因为戏剧的需要,作者有意将周文雍、陈铁军刑场婚礼提前一个多月,请史家见谅”;第14集的“朱、毛井冈山会师,与周恩来赴苏遇险几乎是同一时间。为此,只好按戏剧规律分开去写,敬请史家见谅”。
第五种是完全虚构。比如,第4集的“据史记载,秋收起义前毛泽东似没见到卢德铭、余洒度,从戏剧发展需要,权且按剧中所写处理,请史家谅解”;第5集的“小龙是个虚构人物,且不要对号入座”。
 

这样的说明,看起来纷纭繁复,实际上他说的就是一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和历史戏剧化与戏剧历史化的问题。“大事不虚”和“小事不拘”,是中国电视剧艺术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和品格里提炼出来的一个创作经验的命题,或者说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的命题,属于真实性美学范畴。在谈论这个美学范畴的电视剧学科理论层面的新意的时候,我个人觉得,“历史戏剧化”和“戏剧历史化”的和谐融汇的问题,非常值得我们认真探讨。
 

这是因为,在创作历史题材包括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作品的时候,我们会碰到一个问题,就是,并不是所有的历史人物和事件都具有戏剧特质的,要使这些历史上的人和事都具有戏剧特质,都能变成有意义的戏剧内容和戏剧形式,都能够成为可供观赏的电视剧,就要使历史“戏剧化”,让那些原本不具有戏剧特质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艺术化为戏剧人物、戏剧故事。办法就是像朝柱现在这样做的,虚构或者改编一些戏剧人物,围绕这些虚构或者改编的人物再虚构或者改编一些由相关的戏剧矛盾和戏剧冲突演绎成的戏剧故事,以及这些虚构的人物和故事赖以发生的戏剧场景和氛围。现在,《寻路》在这方面做得更加出神入化了,几乎臻于某种化境了,结果,当人们沉浸在观剧审美的兴奋之中的时候,虚虚实实,亦真亦幻,谁也不会再去管它究竟是真还是假,而宁可信其有,信其真了,信其为纪实性的历史的再现了。这就是一种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的和谐统一。这其实是一种难度很高的叙事艺术。其中的奥妙是在于,当着创作者们,就像朝柱这样,将真实的历史事件和虚构的人物故事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历史戏剧化”和“戏剧历史化”的和谐融汇时,关键是把握住在历史的框架里实施真正的艺术想象,展开真正的演剧艺术。
 

通常,我们都会说到,历史题材电视剧是电视剧文学家艺术家对于历史人物和故事的艺术再演绎。在这种情况下,一切文学艺术作品想要以历史为题材,只能是创作主体对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及其文化蕴含、美学意义、史学意义有所发现、有所体认、有所感悟,而后塑造艺术形象,注入艺术情感,重新创造的一个“艺术文本”。这就意味着,相对于客观生活的真实,即历史的“史实文本”而言,一切历史题材的电视剧都具有虚构性,都是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艺术演绎,而不可能是它们的所谓“真实再现”以至于“还原”。史学家营造“史学文本”也有不实之处、失实之处,或者,不算夸张地说,也有一些“虚构”,何况电视剧艺术文本呢?于是我们也就有了相对而言比较广阔的虚构的空间,有可能把“历史戏剧化”和“戏剧历史化”和谐地融汇在一起。
 

上个世纪的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评价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的时候,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如果把《伊利亚特》当作历史来阅读与研究,你会发现其充满虚构;而当你将它当作虚构文体来阅读,又会感觉字字渗透着历史的水印”,因为,“如果不是一个出色的艺术家,就不可能成为出色的历史学家”,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如果不是一个出色的历史学家,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艺术家。就此而言,我要说,王朝柱当之无愧。
 

有了这样的创新追求,《寻路》这部电视剧就有了它不同于以往的更加好看的新的看点。
 

第一,它所具有的揭秘、解密的独到之处,使全剧叙事显得非常真实,人们几乎可以把它当作纪实性电视剧来观赏。第二,它所具有的揭秘、解密的独到之处,使全剧叙事显得非常传奇,人们观赏它,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如周恩来领导的特科在上海的活动,人们从中看到的是中共地下工作,即所谓谍战的庐山真面目,要它不吸引人也不可能。
 

第三,在朝柱文学剧本塑造了鲜活的人物的基础上,《寻路》的演员队伍,除了周恩来的饰演者刘劲、邓颖超的饰演者黄薇、蒋介石的饰演者马晓伟是“老资格”之外,全剧上百名演员,竟全都是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年轻演员。那些当年风华正茂的一代共产党人、革命的仁人志士,在这年轻演员的表演艺术里,全都活灵活现地站在我们面前。许铂岑饰演的毛泽东,比起形似来似乎神似更为突出;罗忆楠的贺子珍,英姿勃发、侠骨柔情,他们成功地演绎了战地黄花般的军旅情爱。看这部《寻路》,就人物艺术造型的鲜活丰满靓丽动人而言,可以说,早年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贺子珍的形象,是最为新鲜也最为成功的一个。其他,赵凯扮演朱德,黄俊鹏扮演陈毅,刘岳扮演陈赓,张页石扮演瞿秋白,还有郑萍扮演宋美龄、杨俊勇扮演陈立夫,李晓枫扮演顾顺章,也都相当出彩。
 

这部戏的导演张多福说:“《寻路》非常注重贴近电视观众欣赏习惯,讲求戏剧冲突和揭秘的悬念感,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他要把这一类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拍得美,拍得好看,我以为,这个目的达到了。
 

在中国电视剧的剧作家队伍里,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作品领域里,王朝柱是一位谁都无法比肩的剧作家,也是谁都取代不了的剧作家。今年是中国电视剧诞生55周年。我们甚至可以说,几十年来,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作品领域里,中国电视剧界只出了一位他这样的大剧作家,或者说,中国电视剧艺术事业和文化产业只成就了他这样一位大剧作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超过这样一位大剧作家,甚至是在今后一个可以预见的时间里也没有人能够超过的这样一位大剧作家。我们可以说,是王朝柱选择了中国电视剧,也是中国电视剧选择了王朝柱。中国电视剧给了王朝柱“天之骄子”的身份、地位和从事剧本创作应有尽有的必须而又充足的得天独厚的所有的条件,包括硬件和软件。中国电视剧观众给了王朝柱“时代宠儿”般的厚爱、宠爱和作品播出后的高度思想艺术评价及无比强烈的欢迎。王朝柱则回报给中国电视剧及其广大观众独一无二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作品。从《巨人的握手》,一直到《解放大西南》,他在总体上造成了中国电视剧历史上一道非常独特的风景线。现在,他写了《寻路》,往回走,补足了《长征》前的一段党史的荧屏艺术记录。
 

还要感谢天津电视台。几年的时间里,你们和朝柱合作,拍摄了《解放》、《辛亥革命》、《寻路》这样三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巨型史诗电视剧,功德无量,十分难能可贵。你们的奉献,一定会书写在我们中国电视剧艺术史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上。

       来源:《当代电视》杂志社
作者:曾庆瑞
责编:何岿然

送欢乐下基层
  • 中国文联、中国视协送欢乐下基层走进福建
  • 中国文联、中国视协“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在保定举办
新媒体系列短片《丝路微纪录》第二季全球首发上线
4月22日,五洲传播中心与国家信息中心在京举办了《丝路微纪录》(第二季..
总局召开全国广播电视创新创优工作座谈会 全面部署广播电视系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工作
4月15日,全国广播电视创新创优工作座谈会在上海召开,中宣部副部长、国..
电视剧《大浦东》研讨会在京召开
12月26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2019中美影视创新峰会在洛杉矶TCL中国剧院成功举办
11月10日下午,中美两国影视行业、传媒行业的精英,共聚在洛杉矶好莱坞的..
第九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征集作品通知
下载:第九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征集作品通知下载:第九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
黑龙江视协开展“到人民中去”为人民放歌志愿服务日活动
2017年5月23日,黑龙江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七十五周年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