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 当代电视 第七期
2012-03-26
来源:
抗震救灾专稿
4 他们在构筑中国传媒史上新的里程碑 唐 海 唐志平 冀 星
——访坚守在抗震救灾报道一线的部分央视人
8 四川电视人在抗震救灾中 孔解民 廖德文 常 彬
张永明 游光辉 王 劲
11 我们一起承担 邓光和 谢 玲 李开文 周利军
——抗震救灾中的重庆电视人
14 透视“5·12地震”以来新闻报道背后的价值取向 李 荣 卜 贺
——兼记陕西电视台在抗震救灾中
17 中国教育电视台抗震救灾报道的特色与成效 育 视
19 传媒人的神圣使命 姜宗仁
——SMG电视新闻中心抗震救灾宣传报道纪实
21 冲锋,橙色军团在地震灾区 王云峰
——记湖南卫视赴川报道团
24电视直播报道的历史性突破 吴国光
27电视媒体在汶川地震报道中的作用及评价 刘会召 胡春磊 谭淑芬 蔡 颖
视协联网
30抒写中俄电视合作新篇 唐志平
——中国视协主席、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在沪会见俄罗斯电视代表团
32坚持专业前瞻 肩负责任使命 黎瑞刚
——上海电视节抓准定位、创新发展
34谋求合作 共同发展 无 言
——第三届中俄电视合作论坛纪实
37第四届“共同胜利”国际影视节在乌克兰塞瓦斯托波尔市举办 王占海
迎奥运专辑
39以奥运精神传播奥运 本刊记者:胡斌毅 实习生:刘丹雀
——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主任、奥运频道总监江和平一席谈
42 揭秘BTV奥运报道的五大武器 霖 霈
金鹰资讯
45金鹰奖投票程序启动 阿 原
——中国视协在京召开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情况说明座谈会
94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投票候选推荐名单
纪念中国电视诞辰50周年“我与电视”征文选登
49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50年 冷冶夫 刘新传
——思维、形态与路径的轨迹变迁
52回顾起跑点 樊玉媛
53诞生在艰苦条件下的直播电视剧 马 青
新作品评
54悲悯与大爱 杜 高
——“哀悼日”后看《好想回家》
56一棵挺立的胡杨 刘 放
——电视连续剧《戈壁母亲》之我见
栏目冲浪
58纪实性栏目受众市场探析 刘 颖
——以北京电视台《纪实天下》为样本
60《特别关注》:做一流的午间新闻节目 石 云
62萃取精华砥砺品质 杨云晖 杨昊霖
——兼论海南电视台《公共资讯》栏目的时评性和副刊性
当代剧场
64戏曲(采茶戏)电视剧《况钟明断十五贯》
编导演之窗
66为百姓坐公堂明镜高悬 徐正浩
——戏曲(采茶戏)电视剧《况钟明断十五贯》导演阐述
观察与思考
68从《讲述》看媒体价值观的形成和传播 梁 红
70电视新闻节目应更加关注民生 赵洪海
71借势——电视媒体的生存之路 朱荣平
73中韩民生新闻之对比 吴晓霞
75“问”的学问 张丽霞
76方言电视的现状和对策 陆文喜
研究与交流
79服务使传播更有效 张 丽
——有关新闻报道的服务性三题
80影响国内电视谈话类节目发展的核心要素浅析 张家林
——从《名人堂》节目得到的启示
83快乐崛起 品牌至上 刘 原
——探析天津卫视整合发展之路
84表述与需求的对位 彭 靖
——谈电视科技资讯栏目的采编
86《士兵突击》成功原因浅析 赵
88扶危济困 责任所系 叶蒙荻 黄鸣刚
——和谐语境下弱势群体电视报道问题研究
90 访谈类直播电视节目与受众心理需求浅析 韩亚森 孙 健
节目主持人
91“民生新闻”主持人之我见 艺 凡
长虹桥茶座
92生命的礼赞人性的光辉 邓明艾
92数量与质量 孙焕英
93体验生活 齐殿斌
他山之石
46英国娱乐节目的创意和生产浅析 夏 枫 韩 静
TV动态
13央视百集电视剧《正义联盟》全国演员选拔活动启动 央 视
29 30集电视剧《大明奇才》在央视开播 王炜琨
38《家有儿女》剧组为灾区儿童义卖义演 袁 园
57《为了灾区的孩子》主题诗歌晚会在京举行 侯 敏
封彩内容
封面人物: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在地震灾区现场播报节目/封二:山崩地裂见真情 多难兴邦显爱心——电视工作者在抗震救灾中/彩二:《回顾与展望——第三届中俄电视论坛纪行》报道/彩四:32集电视连续剧《旗舰》 剧照/封三:《电影》杂志广告/封底:“我与电视”有奖征文启事
2008年当代电视第七期导读
举世瞩目的抗震救灾工作目前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电视工作者立即奔赴灾区,电视台打破常态节目编排,24小时全方位报道抗震救灾,令世界舆论惊叹,在中国传媒史上构筑了具有深远意义和影响的里程碑。本期《抗震救灾专稿》中发表的数篇文章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了全国电视工作者在突如其来的自然灾难面前,不畏艰险,肩负责任,坚守岗位,心系民众的职业风范。无论是中央电视台,还是灾区所在的四川省台、陕西省台等,或是前往灾区的其它各台以及四川省基层各地市台的电视人,也无论是身处前沿的电视记者,还是在各台本部执行播报任务的编导、主持人,或是技术部门、后勤保障单位的人员,他们都在这场前所未有的考验面前向我们的时代、向广大观众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视协联网》专栏刊出了《抒写中俄电视合作新篇——中国视协主席、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在沪会见俄罗斯电视代表团》一文.这篇文章是本刊记者根据在上海第三届中俄电视合作论坛上中国视协主席与俄方代表团会见时的谈话整理而成。文章回顾了中俄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展望了在新世纪携手开创共同发展的新局面,指出了双方在电视合作方面广阔深远的美好前景。《坚持专业前瞻 肩负责任使命》是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黎瑞刚为第14届上海电视节写的专稿,对这一节庆的举办在业内的作用、地位和影响力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本期《迎奥运专辑》刊登的《以奥运精神传播奥运》和《揭秘BTV奥运报道的五大武器》,向读者介绍了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为做好奥运报道的多方努力。这两个台借北京奥运会的东风在拓展电视体育报道的业务上都有许多创新之处。
《金鹰资讯》专栏向读者传送了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评选的消息,望能引起业界同仁和广大观众的关注。这是电视人的奖项,也是荧屏前的观众们评点各类电视节目的好机会。
《纪念中国电视诞辰50周年“我与电视”征文选登》栏目本期继续刊发了三篇入选的优秀应征稿件。其中有对纪录片创作50年发展的归纳总结,也有两位业内前辈对江苏台和黑龙江台在初创时期的宝贵历史回忆,读来使人感悟颇多。希望诸位视友不吝笔墨,投来更多更好的征文稿件为盼。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