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协会动态
协会动态

喜迎第十一次全国文代会,展示电视人最美风采|林永健、易凯:以人民为中心,是文艺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21-12-07 来源:

喜迎第十一次全国文代会,展示电视人最美风采
林永健、易凯:以人民为中心,是文艺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迎接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全社会和电视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文化环境,中国视协将邀请中国视协主席团成员、传媒机构负责人、专家学者、演员、主持人、编导、制片人以视频或文字的形式,畅谈自己五年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最深切的体会,分析过去五年中国电视事业发展最突出的变化,总结过去五年中国电视事业最闪亮的成就,展现电视艺术界代表的风采。
 



 

林永健

 

      中国视协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第六届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曾多次荣获“金鹰奖”、“飞天奖”、“金星奖”等奖项。代表作品有电视剧《喜耕田的故事》《王贵与安娜》《金婚》《我叫王土地》《大决战》《警察李酒瓶》《聂荣臻》《民警老林的幸福生活》《理想照耀中国》《大决战》《功勋》,电影《长津湖》《决胜时刻》《守望青春》等。
 
 

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会议和场合,围绕文艺工作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并亲自写信回信,作出许多重要指示和批示,强调文艺事业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性,这种尊重和信任一直激励和鼓舞着我。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在崇德修身、从艺做人等方面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例如:“爱党爱国”、“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等等,文艺工作者以此为核心,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化作阳光、健康、积极的正能量。

鲁迅先生曾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电视作品不仅创造经济价值,也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具有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的正向功能,这也是电视产品与一般物质产品的不同之处。过去五年里,电视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艺术实践、弘扬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大批主旋律电视剧灌注真善美的价值追求,挖掘平凡生活所蕴含的崇高精神,充分发挥电视剧寓教于乐、以文载道、以文化人的作用,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特别是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作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精神,起到了极大的凝聚人心、提振精神的作用。

近五年,我参演的几部影视作品,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获得了观众的认可。电影《长津湖》《守望青春》,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均以真实故事为原型。《长津湖》《理想照耀中国》弘扬革命精神和奋斗精神,激励人们牢记过去,汲取不断前行的动力;《守望青春》通过大学辅导员和学生的故事,歌颂教师的无私奉献,树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正面价值。在创作中我深切体会到文艺工作迎来了好时代、好时机,也意识到前进路上依然会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并肩努力、砥砺前行。

这几年,我国电视事业发展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也需要看到,文艺事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文化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市场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文艺创作或多或少受到浮躁问题的袭扰,流量至上、低俗炒作、粗制滥造及文艺工作者违法失德现象时有发生。一方面,相关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要联合起来,加大惩治力度,打击到痛点、具体到个人,让广大文艺工作者引以为戒、防微杜渐,从行业风气、道德建设到职业教育都落到具体实处;另一方面,电视艺术事业的健康发展还有赖于产业政策的加持,包括有序调控市场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增强产业竞争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等等。

文艺工作者的道德情操,直接影响精神文化产品的艺术质量和社会效果。目前,广大电视文艺工作者能够自觉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提升业务素质,爱岗敬业、洁身自好。电视事业的繁荣,市场秩序的规范,需要整个行业一起努力,需要每一位电视文艺工作者的自觉行动。在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的道路上,文艺工作者更应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努力创作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不负好时光、不负新时代!



 

易  凯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先后任职于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主持开展《中国电视》的出版发行以及多部影视作品、文艺节目的研讨评论活动,以及多届“飞天奖”、“星光奖”的组织评审工作,主编出版四部《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报告》,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发表多篇电视文艺评论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规律和发展方向。五年前,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历久弥新。总书记在讲话中重申:“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坚持人民至上,才能打造出真正的精品力作。

回顾近年来的优秀电视艺术作品,无一不是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贯穿始终。有些电视剧在致敬时代中深情地讴歌人民,如《功勋》诠释了首批八位从人民中走来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他们“忠诚、执着、朴实”的品格境界令人感佩;《山海情》展现了宁夏西海固人民在党和国家扶贫政策引导下,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精神面貌和伟大实践。有些电视剧站在人民的立场深掘革命历史资源,彰显党员的初心信仰和牺牲精神,如近年的“闽西红色三绝”系列剧(《绝命后卫师》《绝命铸剑》《绝密使命》),对闽西地方红色资源进行系统性挖掘、连续性开发,在业界产生了品牌效应,在社会上收获了良好反响,再一次印证了“人民需要文艺,文艺也需要人民”。

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党的百年历史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也是文艺创作的精神命脉。对于文艺工作者而言,在未来的创作实践中,一方面应始终牢记社会主义文艺的人民性本质,不断提升自身的精神高度、文化素养和艺术功力;另一方面,应生动地诠释好党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执政理念,以更高的视野、更大的格局、更深的立意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