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
协会动态
 

《见证——纪实小康影像典藏丛书》出版座谈会发言摘编(二)

来源:中国视协   

《见证——纪实小康影像典藏丛书》出版座谈会发言摘编(二)

 

1月11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编的《见证——纪实小康影像典藏丛书》正式出版发行,并在中国文艺家之家举行出版座谈会。

现将出版座谈会上的领导专家发言下半部分摘编如下:

 

 

纪实小康影像典藏丛书的艺术史学价值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教授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王一川
《见证——纪实小康影像典藏丛书》具有重要的艺术见证价值,它让观众能够进一步品评和回味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宏伟史实本身,相关电视纪录片研究专家群体也可以发掘其中蕴含的电视纪录片艺术价值。
这套丛书将史学意识关注到摄影纪实行为中,及时组织力量对这次纪实摄影作品展开研究,体现了双重史学意识,具有重要的艺术史学研究价值。未来电视纪录艺术史学者将以此为起点,为中国电视纪录艺术史学增添新的一页。
这一新成果的产生,缘于中国文联和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有组织艺术研究。这样做积累下宝贵的文字研究资料和有组织的艺术研究经验,值得向各协会和全国各省份文联组织推广。一边创造新的艺术史图景,一边跟进从事新的艺术史图景书写,对于艺术史学发展无疑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见证》背后的力量和动能

中国农村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 
雷刘功
《见证——纪实小康影像典藏丛书》的出版,让我们不仅见证了新时代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新局新貌以及伟大成就、伟大变革,而且见证了影像和文字背后的力量和动能。
一是思想的力量。奋进新时代,须有先进思想和创新理论的领航。这套书的每一篇作品都闪耀着思想的光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强大的真理力量和思想伟力,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未来方向,明确了历史方位,谋划了宏伟方略,提出了中国方案,给出了科学方法。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让我们在世界风云变幻中,能够廓清迷雾、把好方向,在面对大局大势、大事要事上站得更高、望得更远、看得更清;让我们在应对三农复杂局面中,能够具备在两个大局下思考并解决三农问题的宏阔视野。二是人民的力量。这套书的策划者、出版者是我们,但真正的书写者是人民。新时代十年三农发展,充分展现了亿万农民的主体力量。三农问题,说到底是农民问题。全书充满了对农民的深厚情感,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三是精神的力量。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新时代十年锻造形成的脱贫攻坚精神,为我们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并构筑进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三农发展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一伟大精神,正深刻地改变和激励着中国三农: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得到充实和升华,发生了从内而外的深刻改变,增添了自立自强的信心勇气;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用自己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在广大农村蔚然成风;农村精气神提振,农民凝聚力增强,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逐步形成,乡村大地焕发出一派文明新气象。

构筑新时代文化思想新高峰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胡智锋
《见证——纪实小康影像典藏丛书》的正式推出和被国家图书馆典藏的全过程,是一个跨界的过程,是电视界、媒体界、文艺界、出版界和图书馆界多界通力合作,在中国文联指导下,中国视协牵头做的跨界创举,这个创举必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丛书的出版体现了三个高:一是思想站位高,二是历史内涵高,三是艺术创作水准高。能够入藏国家图书馆,作为珍贵的历史影像永久存留,这是中国视协联合各个方面的专家,从全面展现小康社会建设成就的思想站位出发进行选择的,是站在具有原创性的影像纪实艺术创作的能力和水准的高度去选择的,是具有珍贵的、深厚的、高度的历史内涵的小康社会历史纪实的高度去选择的,这几个高,无论是思想站位还是历史内涵,还是影像艺术创作都显现出中国视协和各主创机构以及创作者,多年围绕着小康社会建成打磨纪实影像业绩集中和精华的体现。
这套丛书的推出一定会产生广泛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小康社会建设的纪实影像记录和以丛书的形式予以典藏,无疑具有践行党的二十大的精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意义。同时,通过图书馆这个平台,把纪实影像作为文字典藏更广泛地推向社会,能在更大的群落,在知识界、思想界、理论界和更广泛的读者群当中产生社会价值。这套丛书在凝聚新时代文化、新时代思想和新时代精神力量方面的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
 
见证奇迹 典藏历史 推动学术

中国艺术报总编辑 
  
《见证——纪实小康影像典藏丛书》是一套大书。
一是大在主题。小康之梦做了几千年,终于在今天变成现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堪称史诗般的奇迹。纪录片工作者以高度历史使命感,记录这一伟大历史进程,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新时代小康纪实影像征集典藏活动和这套丛书,见证了大奇迹,典藏了大历史,沉淀了大气象,彰显了大格局。这20部作品,既有从整体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大叙事,更有从历史进程细部、特别是从个体命运的描摹来记录巨变;既有立足本土的丰盈叙事,也有面向世界讲述全面小康中国故事的生动表达。这些作品记录了全面小康的丰碑,收录它们的这套大书,成为这丰碑的重要注脚。
二是大在创造。从趋势来说,在影像为王的时代,将影像文本转化为文字文本,是“逆潮流而动”;从难度来说,将影像文本转化为文字文本,其难度之大不言而喻。而丛书却成功实现了这个转化,解说词(故事梗概)是对纪录片影像文本的“再记录”;创作手记由最了解作品的主创谈创作体会和作品背后的故事,是对影像文本的“延伸”;文艺评论由业界专家精心撰写,是对影像文本的“阐释”和“发现”。由这三个部分,提供了迥异于影像文本的“观看之道”,彰显了丛书的创造性。
三是大在示范。专业性文艺界人民团体如何创造性开展工作,特别是开展理论评论工作,是一直以来的重大课题。近年来,中国视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全面回顾新时代十年电视艺术的系列研讨会和《电视艺术这十年》的出版,新时代小康纪实影像征集典藏活动和《见证——纪实小康影像典藏丛书》的出版,就是这种创新的生动案例。它们的成功表明,学术立会应该成为协会整体战略的重要维度。
 
时间有痕,小康有声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学部长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长

丁亚平

时间有痕,小康有声。《见证——纪实小康影像典藏丛书》以真切的视角见证了“流动”的中国,见证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程,见证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同时,从更长远的目标而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阶段,标志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不同于过去“被动”的现代化经验的“主动”经验,为现代化嵌入新的精神内核和动力引擎,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根本意义。
小康影像在事实上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重要阶段的标志性现象,它的国际传播,是认识中国与传播中国及理解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中国式现代化构造的重要途径。现代意义上的世界影像生态与世界影像史,不可能由某个单一区域、国家、历史时期的生态与形态决定与书写,民族影像必须经过丰富跨文化的转译和交流才有成为世界影像的可能。《见证——纪实小康影像典藏丛书》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成果,指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关键内容,期待该丛书的出版,在更大的范围内产生更广泛的影响与效果。

 

为时代立传,为历史存证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德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绝对贫困,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迹。纪录片用影像记录了这个奇迹的创造过程,涌现出大量优秀的作品,为脱贫攻坚立传。从几百部纪录片中选出20部作品收入纪实小康影像典藏丛书,以文字书籍的形式为历史存证,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文化工作
全书入选的20部作品,各有侧重,各有特色,各具代表性,基本上全面反映了党中央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展现了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和一线扶贫工作的细节,再现了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和人们摆脱贫困的喜悦。《出山记》《大国小康》《贫困大决战——我们的故事》《一亿人的脱贫故事》《人民的小康》《山河岁月》等作品,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真实的、鲜活的人物和故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
典藏丛书的另一个特色是,除了收录作品之外,还收入了每部作品的创作手记和评论文章,起到了提纲挈领和画龙点睛的作用,方便读者准确领会作品的创作思路、审美表达和精神意蕴,与文本形成了呼应,是一个很有见地也别有意味的举措,可以说,从另一方面强化了“见证”的价值。总体来看,这是一套选题精准的主题性丛书,时代性鲜明、历史性深刻、艺术性多样,是“合为时而著”的为历史存证的丛书,也是对脱贫攻坚纪录片的一次集中检阅,很有文化价值,值得阅读并收藏。

 

心怀使命,奋勇前行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
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
何苏六
贫困问题是人类永久的议题,甚至包括战争、人类迁徙以及梦想的追求都与此有关,小康社会则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社会,因此,中国政府的小康工程,也是人类历史上值得铭记的一项遗产。《见证——纪实小康影像典藏丛书的推出是对小康工程的一次致敬,也是对小康纪实影像工程的一次致敬。丛书出版、典藏的意义,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这是一次跨媒介的立体化书写。文字与影像互为印证,相得益彰。其次,这是一次跨平台的融合性传播。这次中国文联和中国视协领导策划的这套丛书,联合相关部位,以及出版机构、国家图书馆共同参与持续、深度传播,非常有想象力,也很实在。再次,这是一次全链条的政产学研良性互动。国家战略的实施、记录时代的艺术创作和传播,以及传媒产业和学校教育之间,互为合力,相互激荡,让我们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光芒。这也恰恰是一个工程之所以成为有良心、有记忆、有影响的重要品质。第四,典藏丛书,卷帙浩繁;影像选取,精益求精。近两百万文字,是对从380部中精选出来的20部作品的记叙、评述,可见用心。容量与分量,本身就是一种荣誉。
除此以外,还有几点想象。首先丛书和影像作品,都需要完成数字化,以适应融媒体环境;其次,探究传播的新型平台和形态,以拓展传播力,普惠于专业人员,同时还有大众。摆脱贫困、奔赴小康的艰难历程,应该上升为人类价值,这也是教育、传媒工作者的使命。
 
见证历史,记录思想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副院长、教授 
杨乘虎
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组织出版的《见证——纪实小康影像典藏丛书》,全面系统地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电视文艺工作者围绕主题主线创作,用纪实影像作品倾情讲述全面小康、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主题故事,展现了广大电视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时代、拥抱生活、感悟人生,努力以纪实影像的方式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课题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有幸参与丛书的编纂工作,收获颇多,体会深刻。
一是留存历史,树立典范。丛书以“史册”方式记录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与不凡的小康社会建设实践,展现了电视文艺工作者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艺术实践和理论思考;二是体量宏大,内涵丰富。丛书精选10部长片和10部系列片,形成五卷本188万字体量宏大的巨著,以丰富内容构筑新时代电视文艺评论的最新成果;三是总结深刻,思考深入。丛书既有视野宏阔的思考评述,亦有基于创作实践的深入总结,既有思想高度、思维广度,又有内容深度、信息密度,兼具历史性、现实性、学术性、思辨性。
 
为人民立传、为时代做著——用纪录片为盛世修典

中国纪录片网总编辑 
张延利
为人民立传、为时代做著、为历史留影,一直是我国纪录片创作中的主旋律主基调。现在,我们已成功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为纪录片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创作土壤。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笔墨当随时代,在创造这一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的过程中,广大纪录片人始终在场,在中国视协等有关方面的领导组织和关心指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身体力行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下历史的细节与时代的发展,留下了如《敢教日月换新天》《山河岁月》《人民的小康》《摆脱贫困》《闽宁纪事》等一批存续历史情怀、弘扬时代精神的优秀小康题材纪录片。
书与影互文、昔与今交织,共同擦亮了新时代的底色、全面小康的成色、劳动光荣的本色,成为保存小康社会建设的人类文明样本。这次组织编撰了《见证——纪实小康影像典藏丛书》,通过专家评论、创作手记、解说词等多种方式,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进一步发掘典藏作品的文献留存与社会传播价值,为后人留下关于新时代小康的关键史料。书的完成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希望传播,通过短视频、超短视频的方式,把书中、作品中的精彩内容在互联网平台传播。
送欢乐下基层
  • 中国文联、中国视协送欢乐下基层走进福建
  • 中国文联、中国视协“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在保定举办
新媒体系列短片《丝路微纪录》第二季全球首发上线
4月22日,五洲传播中心与国家信息中心在京举办了《丝路微纪录》(第二季..
总局召开全国广播电视创新创优工作座谈会 全面部署广播电视系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工作
4月15日,全国广播电视创新创优工作座谈会在上海召开,中宣部副部长、国..
电视剧《大浦东》研讨会在京召开
12月26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2019中美影视创新峰会在洛杉矶TCL中国剧院成功举办
11月10日下午,中美两国影视行业、传媒行业的精英,共聚在洛杉矶好莱坞的..
第九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征集作品通知
下载:第九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征集作品通知下载:第九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
黑龙江视协开展“到人民中去”为人民放歌志愿服务日活动
2017年5月23日,黑龙江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七十五周年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