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
协会动态
 

在希望的田野上“新农村新农民一中国农村小康故事”电视专题片评选观感(陈 虎)

来源:中国视协    责编:宋亚丽
    今年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三十周年,特别是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候,恰逢中国视协组织的第二届“农村小康电视节目工程"评选活动举办,让评委们通过我们各地电视工作者的作品,目睹了新农村建设这一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的生动感人画卷。评委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在三天的时间里,观摩了119部作品,从中评选出特别奖l部,最佳作品奖19部,优秀作品奖30部,好作品奖42部。受评委会的委托,现就评选结果,特别是就第二评选组的作品,谈谈我的看法。
             
                       (一)
  首先就整体评选节目做一个概况性的描述。本次送评作品总计有119部,较第一届略多。这119部作品来自81个不同的单位,大部分来自各地电视台,县、市级电视台有70个,占选送单位的85%。而县、市电视台选送作品的获奖比例在最佳作品奖中占75%(15部),在优秀作品奖中占84%(25部)。这些数字体现了什么呢?第一,体现了参与这项评奖的广泛性。第二,也体现了县、市级电视台的实力。县、市级电视台也同样可以创作出高水平的电视节日。
  其次,作品主题很阳光,讴歌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人背景下,各地农村涌现出的新乡村、新农民、新十部、新风尚。作品不但主题积极向上,而且富行感染力和可视性,让人感觉有点象改革开放后上映的那一批反映农村题材的电影,富有乡土气息,纯朴、真挚,充满时代激情。同时也证明主旋律作品同样能做的好看,吸引人。
  再有,就是作品手法的多样性。尽管评选节目的命题是限定在电视专题片范畴,但从送评的作品看,有人物访谈型、有纪实拍摄型、有新闻报道型、有电视散文型、也有将访谈与专题报道结合,将文艺节目与专题、访谈结合等多种创作表现手法。
  评委们感觉只要能将“新农村、新农民一中国农村小康故事”这个主题反映出来,表现好,即使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专题片,也可以把它们纳入评选作品范畴。今后也不排除把更多电视形式纳入到评选作品中,“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吗!
                       (二)
  接下来分析一下什么节目能获奖,为什么能获奖。纵观选送的119部作品,大部分来自各地电视台,将近三分之二作品是出自栏目里的节目。在地方电视台节目部门工作的同志都知道栏目化生产的特点,首先有明显的节目定位限制,换句话说就是命题作文。其次是资金有限,创作时间有限,创作团队有限。因此,可以明显看出地方台栏目化生产的节目一般呈现低成本、短周期,制作不够讲究、精细的问题。这在金鹰奖纪录片的评奖中也是一样的。但在同等条件下,作品仍旧有良莠之分,差距甚至很大,有的作品喜获奖项,有的无功而返,问题何在呢?从呈现给评委或呈现给观众面前的节目看,有一些非常值得重视的创作环节值得我们思考。
  首先是节目的开篇,应该有足够的精彩画面或情节把评委或观众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对于评选节目,由于时间有限,评委不可能将每部作品全程看完,如果几分钟过去了,节目还没引起评委的兴趣,这部作品就很难入选了。同样的道理,在电视播放你这部作品,如果开篇吸引不到观众的注意力,观众就要换台。此次送评作品有两部作品的开篇非常引人入胜,一是山东高密电视台选送的《刀辟亩路》,讲的是高密某地走俏的菜刀。节目一开篇是在一自由市场,卖刀人展示自己的刀有多么好,镜头是刀砍硬物的特写,同期声足金属碰撞铿锵脆硬的声音,声画都非常有冲击力。而另一部是作品《小村纪事》的开篇。讲的是一个农民至富前,由于家境贫穷,父亲无钱供养考上大学的儿子上学,父子俩相对无语,表情沮丧无奈的面部和手的动作的特写,画面也同样有冲击力,让评委非常想知道情节会如何发展。但可惜的是这两部作品虽然开篇不俗,但后劲不足,前者获得优秀作品奖(二等奖),后者则只得到一个好作品奖(三等奖)。因此说,一部作品好的开篇很重要,但仅有好的开篇还不够,还要有一个吸引人的完整的故事叙述过程,这就涉及到了下一个议题,“用一个好的方法讲一个好的故事。” 刚才提到《小村纪事》有一个非常好的开篇,揪住了评委的心,当评委急切想知道故事下一部如何发展,节目却换了一个话题,说起了另一个人物的事情,让评委们很扫兴。而获得最佳作品奖的《高健和他的天价寿康鸡》,却做到了主题明确,“用一个好的方法讲一个好的故事”的原则。节目首先抛出一个悬念,主人公高健饲养的寿康鸡,一只卖138,这可能吗?这个悬念一下子就引起了观众的疑问,而这个疑问揪着观众看下去,也就是揪着评委看下去,非想知道个究竟。对于这个节目的叙事风格,该节目的编导阐述是这样说的,“为了更好地表现主人公的这些个性化(竖韧和智慧),编导设置了层层悬念,坚持用悬念贯穿全片。从最初“为何鸡价堪比牛价”提出疑问开始,到最后巧妙利用“非典”和“禽流感”,完成土鸡变风凰,这一市场神话。编导对故事矛盾和细节的挖掘力求细致深入,努力将观众的注意力牢牢吸引。”这部作品的叙事风格达到了他将观众的注意力牢牢吸引的目的。浙江电视台选送的《蛋神》这部作品异曲同工之处。前一部作品讲的是卖出天价鸡的曲折过程,一个悬念接一个悬念。而《蛋神》这部作品则讲述主人公郑竹良这个养鸡蛋专业户的与众不同,总有高出别人一招屡屡抢占鸡蛋市场。魔高(市场)一尺、道高(措施)一丈,大家总想知道这“道”比“魔”高在哪,因而将观众的吸引力牢牢收住。只是《蛋神》这部作品的叙事欠松散,且人物的表现不够“有趣”而评为优秀作品奖(二等奖)。
  一般认为,“一个好故事的基本要素是由冲突的情节和有趣的人物共同构成”,如果这两者都具备。即使是以采访主人公形式为主的节目,也有很强的吸引力。本组就有三个这样的作品获得了最佳作品奖。例如《“逼”出来的村官》这部作品,讲的是一个农村会计,在非常不情愿的情况下,被大家推举当了村办水泥厂厂长,由于前任水泥厂欠债,自己差点让讨债人揍了,为此一家人受了惊吓,他下定决心辞职不干,结果事与愿违又被大伙推举到更高的村支部书记的岗位上。他又因水泥厂欠债一事被法院当被告传唤。好端端一个人,干什么不成,何必受这份苦呢?正当他内心叫苦时,看到数百名乡亲来法院保他,他的眼泪留下来了,片子的音乐也非常到位,很好地烘托了这个气氛。简单而动人的故事,丰满而真实的人物,纯朴而平实的语言,让作品十分感人。而北京市顺义电视台选送的《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乡亲》,主人公选择的是一个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女村官小姜。这个永远面带笑容的小姑娘从校园到农村,从被乡亲们看不上眼到成为大伙的好闺女,经历了很多坎坷。但作品没有任何把高的词句,全部通过她本人的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出来。特别足她讲到利用自己在媒介工作的同学把这个乡村产葡萄的信息传递到社会,让这个村里的葡萄有了销路,使老百姓受到了实惠。为此她每逢上街,总有很多老乡送她葡萄,她不得不躲着这条街走。对此事,她开心的笑着说:“这是甜蜜的烦恼”,此事此话给人留卜很深印象。
  作为一部好的电视作品,不仅需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篇“用一个好办法讲一个好的故事”,而且,高品质的视听制作也是不可或缺的。本组有两部反映来自东北的女农机专业户跨省作业的故事,一个是黑龙江农垦有线电视台选送的《“小女人”和她的大机车》,一个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选送的《“女麦客”千里走单骑》。虽然两部作品把视点都聚焦在一类人上,应该说选题都有一个很好的故事,而且都获得了优秀作品奖,但两部作品比较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农业电影电视中心选送的作品还是要高出一筹。这不仅表现在叙事上,特别是在前期的拍摄上,后者要专业得多。构图用光很规矩,镜头运用很讲究,镜头很有想法,富有表现力。特别是一些特写镜头用得非常舒服、到位,同期声用的也很好。纵观农业电视电视中心选送的十部作品,在故事的叙述、人物的表现、制作的水准上确实体现了“中央军”的水平。获得最佳作品的《告别缺水的日子》可谓是一部各方面完美结合的纪录片。节目中有很多情节,很多特写镜头,如:村民等浸出水的无奈表情,饮用水的混浊不堪,饮用脏水引发的关节变形等情节和镜头让人感到震撼,给人留下难以抹灭的记忆。
                       (三)
  美学上讲,兴趣就是记忆。几十部作品看过去,《刀辟富路》的刀光铁器声留在记忆中了,卖138一只的天价寿康鸡留在记忆中,女村官笑着说“甜蜜的烦恼”和镜头留在记忆中了。但也有大批作品,看过之后完全没有印象,也就是没有引起观看者的兴趣,这些内容平淡、解说词空洞、叙事方法老套、电视制作粗糙的作品又谈何获奖呢?
  今年金鹰奖纪录片的评选,也反映出纪录片栏目化的现状。由于各地方电视台在栏目经费上不可能有过高提供,因此栏目化的纪录片生产就体现在低成本制作、短周期生产,形态上多有主持人串接,人物采访大量充斥其中的问题,这种节目你说是纪录片也好,是纪实报道也好,但要用有限的经费、有限的人力、有限的时间维持栏目正常播出,不开天窗,也就能如此了。这种形态的栏目纪录片在短篇送奖作品中比比皆是,良莠不齐,很是让入感叹,但这就是现实。
  同样,即使在栏目化的纪录片作品中,也有不少上乘之作。例如北京电视台选送的栏目纪录片作品《时间倒流五十年》,播出时收视率就很高,评选时引起评委极大兴趣。这部作品讲得是一对跨国婚姻老夫妇五十年风风雨雨的故事。拍摄主要是他们几平米的屋室内外,形式主要是他们之间的对话,辅助一些老照片和简单的情景再现。但他们之间幽默有趣的对话,深刻反映了他们内心世界的酸甜苦辣,深深打动了评委。这位编导告诉我,功夫主要下在后期。她紧紧抓住反映他们夫妻之间关系的内容,抓住老小孩儿斗气的特色场景进行编辑,所以才有了这样的效果。我赞赏这种成本不高、周期不长,却能四两拔千斤,打动人心的作品。又例如作为地方台的大连电视台制作的《工地》、《来自听不到的世界》也有异曲同工的作用。《工地》获得2003年度亚洲l电视奖短篇纪录片一等奖。我认为这个节目能在强手如林,高投入、大制作的选送作品中脱颖而出夺得桂冠,主要赢在表现主题的独特视觉构思上,即将几组简单的、但是拍摄精致的建筑工地的劳动镜头和几组问题递进性人物采访的蒙太奇组合,从而揭示出城市农民工真实的内心世界,这部作品也同样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而《来自听不到的世界》是大连电视台1999年送评亚洲电视奖的作品,讲的是两个美国年轻的聋哑老师来到一所中国聋哑学校教书碰到的有趣的“遭遇”。由于美国和中国聋哑完全不一样,因此她们刚到班上上课时,她们和学生完全不能交流,弄出很多笑话。但是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她们和中国聋哑学生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整个节目基本上只有两个场景:教室和宿舍。教室擎是热闹的、明亮的场面,她们用手势与学生交流。宿舍里是寂静的、昏暗的场而,她们用电脑与自己的老师交流,倾吐在中国教学的酸甜苦辣。整个节目动与静,手势的张扬和内心的倾诉形成很好的反差。片中种种误会和无奈的情节让评委忍俊不止,又充满同情,堪称是一个用视觉表现的好题材、好故事。评奖时我在座,各国评委饶有兴趣地将这部片子看完,只是由于片子做的太不讲究,而未能入围。“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就是好猫”,做出来的节目是给人看,无论投资人小、周期长短,观众爱看是最重要的。做为地方电视台,没有雄厚的资金,各方面条件都有限,但善于抓住一个好选题,把故事讲好、表现好,达到四两拔千斤的效果,应该是一种出路吧!
  电视节目有自己的创作规律,例如纪录片的创作一般来讲要周期长、投入大,但是在栏目化生产的条件下,我们可能做不到。虽然客观上做不到,但是我们做为节目的创作者要想到、知道应该怎么做,尽可能地遵循创作规律,用心去做。学不全可以学一点,日积月累,一定会有长进,到了用武之地,不愁没有能力去驾驭。大连电视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每年不间断地送作品参选亚洲电视奖,开阔了眼办,积累了经验,提高了水平,因此成为中国在亚洲电视获奖最多的市级电视台。他们的作品也同样在国内各种评奖活动中,屡屡拨得头筹。我之所以把这篇观感的的名字定为“在希望的田野上”不仅想说明作品反映了中国新农村建设是“在希望的田野上”,同样我也也认为农村题材的电视节目,我们从事拍摄农村题材的编导们也是活在“希望的田野上”,只要我们用心耕耘,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我们一定能圆梦我们追求的希望。

(陈虎: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

送欢乐下基层
  • 中国文联、中国视协送欢乐下基层走进福建
  • 中国文联、中国视协“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在保定举办
新媒体系列短片《丝路微纪录》第二季全球首发上线
4月22日,五洲传播中心与国家信息中心在京举办了《丝路微纪录》(第二季..
总局召开全国广播电视创新创优工作座谈会 全面部署广播电视系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工作
4月15日,全国广播电视创新创优工作座谈会在上海召开,中宣部副部长、国..
电视剧《大浦东》研讨会在京召开
12月26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2019中美影视创新峰会在洛杉矶TCL中国剧院成功举办
11月10日下午,中美两国影视行业、传媒行业的精英,共聚在洛杉矶好莱坞的..
第九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征集作品通知
下载:第九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征集作品通知下载:第九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
黑龙江视协开展“到人民中去”为人民放歌志愿服务日活动
2017年5月23日,黑龙江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七十五周年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