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
协会动态
 

电视剧《高山清渠》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

来源:中国视协   
电视剧《高山清渠》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
 

     8月19日上午,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的电视剧《高山清渠》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视协主席胡占凡,电视剧《高山清渠》出品方、主创人员代表和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会议由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副主任赵彤主持。








    28集电视剧《高山清渠》于今年7月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该剧以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同志为原型,讲述了当代愚公黄大发战天斗地,带领村民开凿绝壁天渠,改变草王坝落后面貌的动人事迹。会上,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办公室主任、二级巡视员张红军,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综合处处长娄祥,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文玲,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电视剧项目部负责人赵小波等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分别从该剧的创作背景、社会意义及播出情况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原著作者、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何建明,原兰州军区电视艺术中心主任、电视剧《高山清渠》编剧雷献和,电视剧《高山清渠》出品人赵璁,电视剧《高山清渠》黄大发饰演者李健作为出品方和主创人员代表发言,分别介绍了原著的写作采风过程、该片剧本改编及创作拍摄情况。



    与会专家对电视剧《高山清渠》进行了深入探讨,肯定了该剧的主题价值及重要意义,并从该剧的人物塑造、剧情设置、艺术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点评。同时,与会专家也指出,该剧存在前紧后松,收尾较为仓促,前期铺垫不够,部分台词书面化、概念化等不足之处,可适当增添枝蔓细节,丰富典型人物血肉,以期在今后创作中提升剧作质量。
 

    文艺评论家李准认为,该剧在英模题材电视剧的创作上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是塑造了成功的英模形象;二是塑造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共产党人形象,实现了光荣革命传统的现代性转化;三是通过生活与历史中的细节充实了文艺作品的生命细胞。此外,该剧打破了以往部分英模题材作品无冲突论的困境,着重描写了几种矛盾冲突:一是缺水的冲突,即人与自然的冲突;二是与封建迷信等落后思想的冲突;三是与政府主管部门“衙门作风”的冲突;四是与上级调查组的冲突。
 

    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艺术研究中心教授王一川认为,该剧成功之处在于:一是写出了黄大发的一颗创业之心,建构了多重立体式性格;二是高度赞扬了黄大发36年如一日,经久不衰、坚持修渠的精神;三是采用镜鉴式方法,通过次要人物的对照和烘托,突出黄大发这一富有人格魅力的中心人物形象;四是塑造了拥有闪光点的中间人物,有助于推进剧情发展;五是仪式化的性格塑造和多方的合力,有助于烘托黄大发的高大形象,释放不平凡的性格。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长丁亚平认为,该剧可以视为新时代主题电视剧创作的一个范本。首先,在主题表达上的最大路径特色,是将形而上的精神体成功具体化。其次,通过普通平凡英雄抒写了一个理想世界,成功将现实的人与传奇的神相结合,凸显黄大发的典型意义,构成了叙事艺术的戏剧张力。再次,激发了创作人员的自觉性,从“要我写、要我演、要我拍”转变成“我要写、我要演、我要拍”,因此艺术呈现更加游刃有余、举重若轻。最后,《高山清渠》这一剧名很好,形成了一种互动叙事,呈现出深刻的历史感。
 

    《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新文认为,该剧依托一个好的原型、一部好的文学文本和一个好的剧本,以真实、朴实、厚实的风格,成功将黄大发这一功勋人物塑造成艺术形象。该剧处理好了三个关系:一是个人与时代的关系,英模的成长过程,与其所处的社会、时代和家国紧密相连,并且没有用滤镜回避时代、回避矛盾;二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英模人物的精神或是人性光辉大致是相似的,但同时也富有个性化的特点;三是红花与绿叶的关系,该剧在塑造主角的同时,也塑造了比较成功的人物群像。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认为,该剧的成功之处在于:一是体现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正确观念;二是将创作根脉深深扎入生活厚土和历史远景中,以故事真实、人物真实、环境真实,建构出现实主义的美学风格;三是以平民化的叙事策略,托举了人物形象,呈现出质朴厚重的剧作格调;四是回归人物精神成长的叙事本体,突出关照了黄大发的生命体验和内心冲突。
 

    中国农村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雷刘功用“六个一”对该剧进行了评价:即一条渠,这条渠体现了生活的泪痕、科技的伤痕、历史的印痕;一座山,草王坝人的历史就是与这座大山的抗争史、奋斗史;一碗米或是一碗水,米和水映照的是老百姓生活的变迁,是从苦日子到好日子,从贫穷到富裕的见证;一群人,这群人经历大浪淘沙,闪耀在时代天空中;一张图,这张图的背后揭示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体现了农业现代化发展,展现了勤劳勇敢的中国农民;一个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这一百年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宝贵经验。
 

    《文艺报》编审、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谈了三点观剧感受:一是我们的文艺作品应该讲好新中国史,不仅要展示强盛祖国,还要铭刻苦难岁月,让当下的年轻人通过现实主义作品了解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二是原作者与编剧强强联手,打造了朴素的艺术质感,在人物塑造、语言对话、服化道上将原汁原味一以贯之;三是叙事主线清晰,整部剧是围绕着缺水的草王坝人的命运徐徐展开。此外,该剧有两点启示:一是草王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谱写了一曲民族自强之歌;二是共产党人带领百姓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戴清表示,这部作品从整体创作来看是成功的,作为一名有着35年党龄的老党员,让我又一次经受了精神的洗礼。作为英模传记剧,最重要的是人物灵魂要立住,剧中就成功塑造了一位具有公心、坚韧顽强、执拗可爱、饱含深情的黄大发形象。通过观剧,能够感受到剧中展现出来的共产党人质朴坚韧的力量。此外,建议在今后创作中通过影像的美学呈现,进一步提升剧作的诗意诗情和美学品格。


    中国视协主席胡占凡在总结讲话中指出,电视剧《高山清渠》能够取得成功,得益于几方面因素,一是有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等有关部门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二是有原著作者何建明及知名编剧雷献和等人的强强联合,三是有创作团队的倾力投入、精心打磨。同时,这部剧有四大突出优势:一是题材好,这不仅是一部电视剧,更是党员教育、党建教育的宣传片,这部剧传递了共产党员的精神追求,展现了可亲、可敬、可学、可做的共产党员榜样形象;二是故事好,“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可以成为此类真人真事英模剧题材创作的金科玉律;三是艺术处理方式好,体现了高超的政治智慧和纯熟的艺术手法;四是表演好,服从于艺术需要,在服化道上下足功夫,拉近剧中人物和观众的距离,大大增强感染力。他希望,该剧可以成为真人真事英模题材电视剧的范本,其成功经验值得业内认真总结、认真挖掘。中国视协今后也将继续加强对各类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研讨,从而为创作推出更多电视剧精品力作,铸就新时代的文艺高峰贡献力量。
 
送欢乐下基层
  • 中国文联、中国视协送欢乐下基层走进福建
  • 中国文联、中国视协“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在保定举办
新媒体系列短片《丝路微纪录》第二季全球首发上线
4月22日,五洲传播中心与国家信息中心在京举办了《丝路微纪录》(第二季..
总局召开全国广播电视创新创优工作座谈会 全面部署广播电视系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工作
4月15日,全国广播电视创新创优工作座谈会在上海召开,中宣部副部长、国..
电视剧《大浦东》研讨会在京召开
12月26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2019中美影视创新峰会在洛杉矶TCL中国剧院成功举办
11月10日下午,中美两国影视行业、传媒行业的精英,共聚在洛杉矶好莱坞的..
第九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征集作品通知
下载:第九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征集作品通知下载:第九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
黑龙江视协开展“到人民中去”为人民放歌志愿服务日活动
2017年5月23日,黑龙江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七十五周年暨..